晋阳甲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榖梁传.定公十三年》:“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以地正国也。以地正国则何以言叛?其入无君命也。”
春秋时,晋卿赵鞅未奉君命取晋阳的士兵讨伐叛逆荀寅和士吉谢。后遂用为平息叛乱之典。
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榖梁传.定公十三年》:“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以地正国也。以地正国则何以言叛?其入无君命也。”
春秋时,晋卿赵鞅未奉君命取晋阳的士兵讨伐叛逆荀寅和士吉谢。后遂用为平息叛乱之典。
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
即江总(519-594年)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历仕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为人宽和温裕,好学,善属文,工于五、七言诗。然其诗失于浮艳,故为后主宠幸。总虽当要职,不务朝政,日与后
源见“陆绩怀橘”。借指孝敬父母的礼物。唐 欧阳行周《送周孝廉擢第归觐序》:“已比郄诜之玉,思怀陆绩之橘。”唐张祜《送卢弘本浙东觐省》诗:“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词语陆绩橘】 汉语大词典:陆绩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于頔令客弹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筝音,二分琵琶,绝无琴韵。’”唐.于顿嫂能知音通律,曾一次评论说:倘合奏之乐为三分音响,其中一分是筝音,二分是琵琶音,并无有琴的声韵。
源见“素女弦”。喻指美妙的琴声。唐陈子昂《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阮瑀事“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典故》:“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音xī,迅疾)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同“衽席无辩”。《旧唐书.李林甫传》:“故杜绝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衽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也。”【词语衽席无别】 成语:衽席无别汉语大词典:衽席无别
同“绕梁声”。清李渔《比目鱼.耳热》:“极口羡娇娃,绕梁音委实佳,娇姿端的难描画。”
源见“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才能有正确认识。清赵翼《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次韵奉答》之一:“老始识途输早见,贫堪凿壁借馀明。”
《西京杂记》卷二:“梁孝王好营造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后因以“龙岫”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唐李峤《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对岩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砥柱是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中流,因屹立于激流之中,形如柱,故名。后以砥柱中流喻指坚强的、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