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露秋霜

春露秋霜

307 ① 旧时谓子孙因感于时令于春秋二季祭祀祖先。《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禘:春祭名。尝:秋祭名。后因以“春露秋霜”表示对先人的追念。


并列 原谓子孙在春秋两季因感于时令,追念先祖而加以祭祀。也比喻恩泽与威严。语本《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褅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允恭粢盛。”△用于恩威方面。也作“春霜秋露”。


【词语春露秋霜】  成语:春露秋霜汉语词典:春露秋霜

猜你喜欢

  • 无口匏

    没有口的葫芦。《宋史.李沆传》:“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 ㄆㄠˊ páo 袍)’。”【词语无口匏】   汉语大词典:无口匏

  • 食芹

    源见“献芹”。谦称自己位卑识浅。唐韩愈《归彭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食芹虽云美,献御固亦痴。”元吴师道《送人贡秔米之京》诗:“及兹幸充数,扬帆上天仓。惟民秉恒性,食芹犹不忘。”【词语食芹】

  • 目染耳濡

    同“耳濡目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通经致用,家修即廷献之资。”见“耳濡目染”。《清史稿·廖寿恒传》:“伏愿皇太后崇位黜奢

  • 问柳寻花

    本指游赏春天的秀丽景色。唐代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宋代陆游《初春出游戏作》诗:“绿窗百舌唤春眠,问柳寻花意已便。”后转而指放荡

  • 苞茅不贡

    苞茅即菁茅,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春秋时齐伐楚,即以楚不向周室进贡苞茅为借口,质问楚国:“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事见《左传.僖公四年》。

  • 一国三公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春秋时,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不慎

  • 安仁花县

    源见“河阳一县花”。指吏治和顺、风物美好的地方。清王士禄《酹江月.赠亦世》词:“抚字阳城书下考,漫说安仁花县。”

  • 江东子弟

    项羽举兵反秦时,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上,这是项羽起义军的基本队伍。《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权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

  • 胆落温御史

    唐代李祐畏惧温造弹劾的话。《新唐书.温造传》:“李祐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祐曰:‘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

  • 打抽丰

    同“打秋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恰好有一绍兴人……因武昌太守是他亲戚,特来打抽丰的,倒也作成寻觅了一大注钱财。”《红楼梦》三九回:“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刘姥姥和板儿来了。”【词语打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