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断袖分桃

断袖分桃

源见“断袖癖”、“分桃”。指宠幸男色。《聊斋志异.黄九郎》:“迎风待月,尚有荡检之讥;断袖分桃,难免掩鼻之丑。”


并列 迷恋男色。语本《汉书·董贤传》“(董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容貌……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 为母亡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后用董贤与弥子瑕的典故合为“断袖分桃”。《聊斋志异·黄九郎》:“燥湿互通,乃阴阳之正窍。迎风待月,尚有荡检之讥,~,难免掩鼻之丑。”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二四·小唱》:“其艳而慧者,类为要津所据,~之际,赉酒赀仕牒,即充功曹,加细候选。”△贬义。多用于恋情方面。也作“断袖余桃”、“断袖之宠”、“断袖之欢”、“断袖之癖”。


【典源】 《汉书·佞幸传·董贤传》:“董贤字圣卿,……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 (悦) 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舍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繇是始幸。……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日间赏赐钜万,贵震朝廷。常与上卧起 尝昼寝,偏藉上裒(xiu),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裒而起。其恩爱至此。”《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夜往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战,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说苑·杂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董贤,曾任郎官,为人秀美好修饰,一次为汉哀帝遇见,喜爱他的容貌,与他交谈,由此得到哀帝的宠幸。汉哀帝出则由董贤陪乘,入则由董贤侍奉左右,十余天赏赐他的钱数以万计,贵震朝廷,经常与哀帝一起睡卧。一次董与哀帝一同午睡,董贤压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想起身,见董贤未醒,不忍惊动他,于是将袖子剪断。又有春秋时卫国弥子瑕,受宠于卫灵公。卫国法律,偷驾君车处以砍脚的刑罚,弥子瑕母病,他私驾君车回家,卫君闻知不但不加罪,反而夸奖他说:“孝顺啊,为了母亲,竟忘了会受刖刑。”又一天,弥子瑕与卫君共游果园,他吃桃觉得甜美,即将吃剩的一半给卫君吃,卫君说:“爱我啊,忘了自己吃过有不洁的味儿,而给我吃。”

【释义】 后以此典指受帝王贵人宠爱的男宠。

【典形】 超瑕、断袖分桃、割袖、剪袖、子瑕矫后驾、子瑕心、残桃爱、弥子分桃、密爱似前车。

【示例】

〔超瑕〕 南朝梁·萧纲《娈童》:“娈童妖丽质,践董复超瑕。”

〔断袖分桃〕 清·钱谦益《徐元叹劝酒词》之五:“断袖分桃记啸歌,沈侯忏谢六时过。”

〔割袖〕 明·袁宏道《散木方鳏誓不娶》:“割袖分桃听忏悔,辟将黄叶止儿啼。”

〔剪袖〕 南朝梁·刘遵 《繁健应令》:”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

〔子瑕矫后驾〕 南朝齐·陆厥《中山王孺子妾歌》:“子瑕矫后驾,安陵泣前鱼。”

〔子瑕心〕 南朝梁·萧纲《桃花曲》:“何须论后实,怨结子瑕心。”


【词语断袖分桃】  成语:断袖分桃汉语词典:断袖分桃

猜你喜欢

  • 隔墙闻

    源见“李謩偷曲谱”。指偷听笛乐。用以咏笛。唐杜牧《寄澧州张舍人笛》诗:“遥想紫泥封诏罢,夜深应禁隔墙闻。”

  • 张仪诈割地

    指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绝交,秦(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可割地通婚。后以此典比喻用权谋机诈欺骗对方。战国时,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当时齐、楚两国合

  • 乘桴翁

    源见“乘桴浮海”。指孔子。唐岑参《东归发犍为》诗:“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 千载难逢

    载:年。逢:遇。一千年也遇不到一次。原形容极不平常,现多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庾果之(441-491年),字景行,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幼时家贫,但意志坚定,每日吃杂菜生活,仍博涉文、义。齐武帝征为尚书

  • 倚玉蒹葭

    源见“蒹葭玉树”。喻高攀他人的人。常用为谦词。明汤显祖《牡丹亭.幽媾》:“恨单条不惹的双魂化,做个画屏中倚玉蒹葭。”【词语倚玉蒹葭】  成语:倚玉蒹葭

  • 书从外氏学

    《南史.周朗传》附《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文惠太子使颙书玄圃茅斋壁。国子祭酒何胤以倒薤书求就颙换之。颙笑答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南朝宋.周颙小时候喜欢写

  • 拔宅升天

    源见“拔宅上升”。谓成仙得道。亦比喻科举登第。清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诗之一:“拔宅升天还有路,乘桴入海欲何从?”见“拔宅飞升”。《醒世恒言》卷4:“自是,蓝公举家数十口~。”

  • 亡羊多歧

    同“亡羊歧路”。宋黄庭坚《次韵奉逆公定》:“得马折足祸,亡羊多歧悲。”【词语亡羊多歧】  成语:亡羊多歧

  • 敢怨而不敢言

    同“敢怒而不敢言”。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并列怨,怨恨,极不满。内心怨恨或不满,但不敢说出。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

  • 愚智三十里

    源见“绝妙好辞”。谓才智相差较远。宋黄庭坚《送张林翁赴秦签》诗:“短长不登四万日,愚智相去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