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
唐代追谥孔子尊号。《新唐书.礼乐志五》:“(开元)二十七年,诏夫子既称先圣,可谥曰文宣王,遣三公持节册命,以其嗣为文宣公,任州长史,代代勿绝。”宋大中祥符五年,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不称王。
唐代追谥孔子尊号。《新唐书.礼乐志五》:“(开元)二十七年,诏夫子既称先圣,可谥曰文宣王,遣三公持节册命,以其嗣为文宣公,任州长史,代代勿绝。”宋大中祥符五年,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不称王。
源见“破镜重圆”。比喻夫妇失散或分离后重新团聚。宋刘辰翁《莺啼序.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词:“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词语卖镜重圆】 成语:卖镜重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明日祛(注:音q
胁:敛缩。 耸起双肩,谄媚地笑着。 形容对人巴结奉承的丑态。语出《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书记赵砺,险詖之人也,胁肩谄笑,黩货无厌。”宋.洪迈《夷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仇于简主(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大夫,实为晋国执政者)以为相。其仇以为幸且释己也,乃因往拜谢。狐乃引弓迎而射之,曰:‘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夫仇汝,吾私怨也,
同“钻穴逾墙”。《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拟作夜谈,各陈所愿。固不为投梭之拒,亦非效逾墙之徒。”【词语逾墙】 汉语大词典:逾墙
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有才能而不受礼节法制约束的人物。《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跅( ㄊㄨㄛˋ tuò 柝)弛:放纵不羁。偏正 不受驾驭的马。比喻很有才干而不肯俯首帖耳
在实践活动中修养其精神,锻炼其意志。明代王守仁《传习录下》:“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失,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亦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便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尔:语助词。于:往。茅:茅草,此处用作动词,是取茅之意。宵:夜晚。索:绞,搓。綯( ㄊㄠˊ táo ):绳索。 白天去割茅草,夜晚绞成绳索。 形容农家劳作。语出《诗.豳风.七月》:“我稼既同,上
源见“广武叹”。指侥幸得志之庸人。金元好问《楚汉战处》诗:“原野犹应厌膏血,风云长遣动心魂。成名竖子知谁谓,拟唤狂生与细论。”
见“废书而叹”。《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