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攀辕卧辙

攀辕卧辙

后汉书.侯霸传》载:东汉侯霸为淮平大尹,有能名。后来调职被征召入京,“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期年。”又《白孔六帖》卷七七:“侯霸字君房,临淮太守,被征,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后以“攀辕卧辙”为挽留或眷恋良吏的典故。宋赵彦端《念奴娇.建安饯交代沈公雅》词:“结彩成门,攀辕卧辙,何计留连得!”


见“攀车卧辙”。宋·王楙《野客丛书·杨牧二子》:“繁阳令以叔父忧去官,吏民~,不得去。”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二六○引《东观汉记》 曰:“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也。为临淮太守,治有能名。及王莽之败,霸保固自守,卒全一郡。更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荆州刺史费遂赍玺书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乞侯君复留期年。’”《后汉书·侯霸列传》亦载。《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引《东观汉记》 曰:“秦彭,字国平,为开阳城门侯。后拜颖川太守,老弱攀车,啼号填道。”

【今译】后汉侯霸任临淮太守,将地方治理得很好。王莽篡位作乱时,侯霸固守,保全了一郡。后朝廷派使者来征调侯霸,百姓男女老弱号哭拦住使者车,有的卧在路上,请求说:“请让侯君再留一年。”又后汉秦彭也有类似事。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的政绩。

【典形】攀车卧辙、攀辕、卧辙、卧辙攀辕。

【示例】

〔攀车卧辙〕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

〔攀辕〕 唐·岑参《送王录事却归华阴》:“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卧辙〕 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

〔卧辙攀辕〕 明·杨慎《青玉案·饯昆明邝尹升万州守》:“金马碧鸡遗爱处,卧辙攀辕,留綦解佩,望望仙尘去。”


【词语攀辕卧辙】  成语:攀辕卧辙汉语词典:攀辕卧辙

猜你喜欢

  • 川泽纳污

    比喻人能兼容善恶,广为包函。《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薮:湖泽。瑾、瑜:都是美玉之名。瑕:玉上的斑点、疵病。江湖大而广,可容纳一些

  • 灞陵尉

    同“灞陵醉尉”。宋陆游《鸟啼》诗:“夜夜扶归常烂醉,不怕行逢灞陵尉。”

  • 簪橐

    《汉书.赵充国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后因以“簪橐”指近臣的笔墨生涯。宋孙觌《七星岩》诗:“十载污修门,簪橐侍帝垣

  • 年方伯玉

    源见“蘧瑗知非”。指年龄刚到五十岁。唐刘禹锡《答柳子厚》诗:“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 子云识字

    源见“载酒问奇字”。指有高深的学问。唐杜甫《醉时歌》:“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 一江铁锁

    源见“铁锁横江”。指无效的防御手段。清舒位《梅花岭吊史阁部》诗:“一江铁锁不遮拦,十里珠帘尽更改。”

  • 士师三黜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法官),三黜(罢免)。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离)父母之邦!”按“正道”办事,总免不了遭罢黜,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

  • 载同归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据《史记》述周文王在渭水之阳遇姜太公,十分欣赏他的才能,用车载他一同回朝,拜为师。后遂用为择

  • 解佩

    《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词。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曹植《洛神赋》云其曾见到洛神,并“解玉佩”向她表示爱慕之情。

  • 面命耳提

    同“耳提面命”。宋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见“耳提面命”。宋·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洒奎画,不啻~,谨以览赋。”【词语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