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握拳透掌

握拳透掌

紧握拳头,指甲穿透手掌,极言愤恨之深。卞壶(281-328年),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人。少有名声,司马睿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市)时,召为从事中郎,甚见亲爱。晋明帝司马绍时,累迁尚书令,和王导等俱受顾命辅佐幼主。成帝司马衍年幼,太后临朝,卞壶和庾亮辅政,庾亮不顾卞壶劝阻,仓促解除冠军将军苏峻的军权,调为大司农,苏峻果然于成帝咸和三年起兵反晋。卞壶率部与之交战,军败,战死,二子卞眕、卞盱同时遇难。苏峻之乱平定之后,成帝追思卞壸,挖开他的坟墓,身体已经僵硬了,但鬓发苍白,面如生时一般,两只手紧握成拳,指甲穿透了手掌。众人看后,感伤不已。

【出典】:

晋书》卷70《卞壸传》1873页:“其后盗发壸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

【例句】:

宋·苏轼《东坡题跋·一·偶书》:“张睢阳(巡)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真卿)死不忘君,握拳透掌。” 清·沈德潜《济南双忠祠》:“两公同日死,骑箕游昊穹。握拳透爪追英风,邦人立庙崇双忠。”


见“握拳透爪”。宋·苏轼《东坡题跋·偶书》:“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


【词语握拳透掌】  成语:握拳透掌汉语词典:握拳透掌

猜你喜欢

  • 针尖对麦芒

    主谓针的尖对着麦穗上的芒刺。比喻双方的尖锐对立。[例]两人都是火爆性情,凑到一块,意见不同,便是~。△多用于描写对立方面。→针锋相对 ↔针芥相投【词语针尖对麦芒】  成语:针尖对麦芒汉语大

  • 纷争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为小事而争斗。元白朴《夺锦标》词:“尽纷争蜗角,算都输、林泉闲适。”

  • 子母钱

    源见“青蚨”。谓用之不绝的钱财。唐许浑《赠王山人》诗:“君臣药在宁忧病,子母钱成岂患贫。”【词语子母钱】   汉语大词典:子母钱

  • 一曲千金

    比喻歌曲的价值很高,非常珍贵。宋代苏轼《古琴吟》:“记得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元代揭傒斯《李宫人琵琶引》诗:“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玉觞未举乐未停,一曲便觉千金值。”

  • 淡乎寡味

    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卷上):“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原指晋怀帝时尊崇道家,文风追求玄理

  • 寒极金难辟

    源见“辟寒金”。比喻强势无能抗御。宋李维《霜月》诗:“寒极金难辟,忧多酒漫销。”

  • 园橘千株

    同“千头木奴”。唐李绅《橘园》诗:“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

  • 油壁车

    《玉台新咏》卷十《钱塘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油壁车以油涂饰车壁,一般为女子所乘。因《钱塘苏小小歌》中有“妾乘油壁车”语,故后用为咏苏小小的典故,也可用以咏妓女

  • 敦说

    同“敦悦”。《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选众而举,敦说斯在。”刘良注:“选于众官举之,为会稽太守,重德悦才,其在竟陵王也。敦,重也。”【词语敦说】   汉语大词典:敦说

  • 笑面夜叉

    宋.陈次升《谠论集》三《弹蔡京第三状》:“洗垢索瑕,中伤士类,……毒流天下,实不忍闻,主行虽在章惇,(蔡)卞实启之,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夜叉是恶鬼,面目狰狞。夜叉虽面带笑容,但笑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