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原是荀子批判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流派之语,认为他们立论有据,说话有条理,合乎逻辑,但却都是欺骗世人之语。后来渐有褒意,表示讲话、写文章有根据、有道理,即可为人们所理解。他说,当今之世,经过粉饰的邪说奸言,比比皆是,从而使天下之人不知是非治乱。其中它嚣、魏牟二人性情放荡,行如禽兽,虽不合乎礼节治道,但他们立论有根据,说话有条理,完全可以欺骗世人。

【出典】:

《荀子·非十二子》:“假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例句】: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4第22章:“故曰十子者之工说,说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然其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成理,足以欺惑众愚,交乱朴鄙,则是十子之罪也。”


其他 指言论,主张有理有据。语出《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朱自清《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仔细读了郭先生的引证和解释,觉得他也是~的。”△多用于理由方面。↔无稽之谈 不经之谈。也作“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词语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成语: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汉语词典: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猜你喜欢

  • 七颠八倒

    形容混乱的样子。《景德传灯录.道匡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七颠八倒。’”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四回:“小人先妻,是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是件件都替的小人;如今不幸他殁了,已得三年,

  • 口碑

    源见“有口皆碑”。喻指众人口头的颂扬。清赵翼《喜晤嵇兰谷话旧》诗:“往事俄成泥爪幻,均徭犹颂口碑长。”《官场现形记》十八回:“绅士、商人于统领的口碑都有限。”亦指人们的议论或口头评价。《说岳全传》六一

  • 金华殿语

    《世说新语.言语》:“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此处“金华殿之语”是指汉时班伯在金华殿中听郑宽中、张禹朝夕入朝讲说《尚书》

  • 槃水

    源见“盘水加剑”。指处死。清赵翼《赠李莪洲孝廉》诗:“或传槃水将加诛,或揣圜扉但讼系。”【词语槃水】   汉语大词典:槃水

  • 床头钱

    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五:“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后因称买酒之钱为“床头钱”。唐岑参《郡斋南池招杨辚》诗:“闲时耐相访,正有床头钱。”【词语床头钱】   汉语大词典:床头钱

  • 字挟风霜

    形容文章的字句森严凛冽,犹如挟带着风霜。《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刘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挟风霜。’”刘安:西汉时人,其书

  • 拥牛衣

    同“卧牛衣”。宋陆游《上书乞祠》诗:“此去敢辞依马磨,向来真惯拥牛衣。”

  • 刘棉花

    刘吉(1427-1493年),字祐之,号约庵,博野(今属河北)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翰林修撰,累迁礼部左侍郎。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十一年(1475年)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 班超绝域

    源见“玉关人老”。指将帅久戍边疆。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而安国徒中,郁为卿相;班超绝域,遂重生还。”

  • 灌坛雨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坛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风雨过。是毁君德。’文王至,明日召太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