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

同“揠苗助长”。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来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见“揠苗助长”。


解释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比喻强求速成,有害无益。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在同公孙丑讨论言辞和感情之间的关系时,说自己既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又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当的方法去培养它而不加损伤,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正义和道义相配合;假如不这样,就衰败了。它是集中正义而产生的,而非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得到的。假如问心有愧,也就衰败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之物。施行仁义一定会有福,但是不能只是因为求福而去施行仁义;心里不能忘了道义,但也不能忽视规律而助其生长,不能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把它拔高,然后十分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真累,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已经枯萎了。其实,天下之人都有拔苗助长的心态。认为没有好处而不施仁义者,就像不耕耘田地的人;违背规律而强施仁义者,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倒有害处。”

近义欲速不达

反义循序渐进

例句

希望家长不要违背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去干拔苗助长的蠢事。


【词语拔苗助长】  成语:拔苗助长汉语词典:拔苗助长

猜你喜欢

  • 近代佳手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唐阎立本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原是唐代画家阎立本

  • 素琴无弦,葛巾漉酒

    晋代陶潜故事。《宋书.陶潜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热,取头上葛巾漉酒

  • 五湖船

    同“五湖舟”。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垂虹亭》词:“欲酹鸱夷 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

  • 斥候

    侦探敌情的哨兵。斥:侦察,料量。候:望视,窥伺。《书.禹贡》:“五百里侯服。”孔安国传:“侯,候也。斥候而服事。”孔颖达疏:“斥候,谓检行险阻,伺候盗贼。”《左传.襄公十一年》:“纳斥候,禁侵掠。”《

  • 因鬼谒帝

    源见“食玉炊桂”。指难得相见。清王光承《与吴六益书》:“夫魏勃……乃旦旦而扫其舍人之门,因鬼谒帝,宜乎灌将军以勃为妄人也。”

  • 反掌字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载:葛洪家贫,抄书“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后遂以“反掌字”指纸的两面皆写有字,以惜纸。唐李峤《纸》诗:“莫惊反掌(一本作“复”字)字,当取葛洪规。”

  • 画眉京兆

    源见“张敞画眉”。本指汉张敞。敞曾为京兆尹,又以为妻画眉闻名,故称。后多借指夫婿。宋张孝祥《丑奴儿》词之六:“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词语画眉京兆】  成语:画眉京

  • 桑榆末景

    同“桑榆暮景”。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见“桑榆晚景”。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或可回三舍之戈。”【词语桑榆末景】  成语:桑榆末景汉语大词典:桑榆末景

  • 害起肘腋

    同“变生肘腋”。《晋书.江统传》:“此所以为害深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者之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见“变生肘腋”。《晋书·江统传》:“寇发心腹,~。”【

  • 出律

    《易.师》:“师出以律。”孔颖达疏:“律,法也……师出之时,当须以其法制整齐之,故云‘师出以律’。”后以“出律”谓军队纪律严明。宋王禹偁《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序:“顾兹蠢尔之徒,动我赫斯之怒。皇上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