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承明庐

承明庐

承明庐是指汉朝皇宫石渠阁外承明殿的旁屋,是侍臣值宿所居之所。严助(?一前122年)西汉会稽吴县人。武帝初即位,郡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汉武帝时,严助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几年过去了,但治理政绩平平,武帝很不满意,就给严助下诏说:“你不喜欢在朝廷承明庐值班,又认为侍从之臣太辛劳,怀恋故乡,要求调到外地任州郡长官。会稽东接大海,南邻诸越(古族名,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众多部落),北临长江,是个重要的州郡,但你治理几年并无政绩闻世。”后以“承明庐”为典,咏在朝为官。

【出典】:

汉书》卷64上《严助传》2789页:“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张晏注曰:“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

【例句】:

三国魏·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唐·刘祎之《酬郑沁州》:“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 唐·白居易《马上作》:“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何时骖驾入,还见谒承明。” 宋·辛弃疾《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宋·卢炳《多丽·寿邵郎中》:“还知否,承明倦直,来抚斯民。”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未得待承明,西京俄注丧。”


【词语承明庐】   汉语词典:承明庐

猜你喜欢

  • 唯阿

    《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宋书.蔡兴宗传》:“率卫相去,唯阿之间。”唐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西诗引》:“视予之仕,昔与今乃唯阿之差耳。”【词语唯阿】 

  • 廉度

    源见“歌五袴”。指廉叔度。借指政绩卓著的地方官。唐于鹄《醉后寄山中友人》诗:“都忘醉后逢廉度,不省归时见鲁恭。”【词语廉度】   汉语大词典:廉度

  • 燕山雪花大如席

    燕山:地名,在河北蓟县东南。 燕山的雪花像席子一样大。语出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

  • 逃债之宫

    同“逃债台”。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上》:“周赧王即位,负债而逃之,名为逃债之宫。”

  • 荀陈

    《后汉书.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阳人。……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后汉书》卷六十二《陈寔传》:“(寔)有六子,纪、谌最贤。”东汉荀淑、陈寔皆以德有

  • 亡机

    源见“抱瓮灌园”。谓抱朴守真,不存巧诈之心。《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导亡机之权,而功济尘劫。”李善注:“机,谓机心也。”【词语亡机】   汉语大词典:亡机

  • 敲牛角

    源见“宁戚饭牛”。指怀才不遇的失意伤叹。唐李咸用《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诗:“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 浮江阿童

    《晋书.羊祜传》:“咸宁初,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耳。’益州刺史王濬,小字阿童,因表留监诸军事,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

  • 臣叔不痴

    《晋书.王湛传》:“王湛字处冲,……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兄子济轻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注:或许)复看耳。

  • 挂剑之情

    源见“季札挂剑”。重诺赠物悼亡友之情。苏曼殊《答萧公书》:“今托穆弟奉去《饮马荒城图》一幅,敬乞足下为焚化于赵公 伯先墓前,盖同客秣陵时许赵公也,亦昔人挂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