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懒残煨芋

懒残煨芋

参见:芋火


【典源】 唐·袁郊《甘泽谣》:“懒残者,天宝初,衡岳寺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余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昼专一寺之玉,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色,已二十年矣。时邺侯 (李) 泌寺中读书,察懒残所为,曰:‘非凡物也。’听其中宵梵唱,响彻山林,李公情颇知音,能辨休戚,谓:‘懒残经音凄惋,而后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通名而拜。懒残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公愈加敬谨,惟拜而已。懒残正拨牛粪火,出芋啖之; 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尽食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公又拜而退。……后李公果十年为相也。”《邺侯外传》亦载,文略。

【今译】 唐代懒残和尚 (即明瓒禅师),天宝初年,在衡山寺当做杂役的僧人。他每天等众僧吃完后,自己吃剩下的。由于他性情懒惰又吃残剩的,故称之为懒残。他白天干寺中的活计,夜里与群牛做伴,一点疲倦的样子也没有,已经二十年了。当时李泌在寺中读书,观察懒残的行为,说:“不是寻常人。”听他半夜诵经的声音,响彻山林,经声先是悲凄,然后喜悦,一定是位谪降的神仙。于是李泌等到半夜,悄悄前去拜见,在门前就报名行礼。懒残却又骂又唾,李泌反而更加恭敬。懒残正在牛粪火中烧芋,取出自吃。好半天,才让李泌坐下,然后将吃剩的半只芋,给李泌吃。李泌赶忙接过吃完,拜谢。懒残对李泌说:“悄悄地不要多讲话,去做十年宰相吧。”后来李泌果做了十年宰相,封为邺侯。

【释义】 后以此典指求取功名; 也用以形容与僧人来往。

【典形】 分芋、衡山芋、懒残芋、十年相、煨芋、煨芋师、问懒残、芋火、芋火对懒残、山中煨芋、煨芋头、懒残残、煨芋火。

【示例】

〔分芋〕 清·黄景仁《貂裘换酒》:“柔橹一声尖梦觉,任荒鸡,促舞三家店。分芋事,久无验。”

〔衡山芋〕 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三十:“成都桑树衡山芋,剔尽寒灯夜话迟。”

〔懒残芋〕 宋·陈与义《留别天宁永庆》:“胜事远公莲,深心懒残芋。”

〔十年相〕 宋·陆游《睡起遣怀》:“身存那用十年相,陂坏且为凶岁储。”

〔煨芋〕 宋·陆游《题慧老芋岩》:“煨芋当时话已新,如今拈出更精神。”

〔问懒残〕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芋火〕 宋·张元干《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芋火对懒残〕 宋·苏轼《次韵毛湾法曹》:“他年记此味,芋火对懒残。”


猜你喜欢

  • 玉山未倒

    同“玉山倾倒”。宋刘过《辘轳金井.席上赠马佥判舞姬》词:“高阳醉,玉山未倒。看鞋飞凤翼,钗梁微袅。”

  • 画眉敞

    同“画眉张敞”。元袁裒《远游联句》:“徒为捧心施,莫学画眉敞。”

  • 裘有尾

    有尾巴的狗皮裘,是盗者的衣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盗子曰:‘吾父之裘独有尾。’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裤。’”刖危:削足,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危,与“跪”同。

  • 范生甑

    同“范釜”。清吴嘉纪《自淘上至竹西送汪舟次之赣榆教谕任》诗:“家有范生甑,人弹贡氏冠。可怜天下才,逡巡就小官。”

  • 善战者服上刑

    服:承受(刑役)。上刑:重刑。 好战的人应该受重的刑罚。语出《孟子.离娄上》:“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明.文秉《烈皇小识》卷五:“上御经筵毕,复召对六部,本兵杨嗣昌奏

  • 辽海鹤归

    源见“辽东鹤”。谓久留外地后重返故里。清李希圣《湘君》诗:“辽海鹤归应有恨,鼎湖龙去总无名。”

  • 门有雀罗

    同“门可罗雀”。清钱谦益《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

  • 冰肌玉骨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东坡作长短句《洞仙歌》,所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者。公自叙云:予幼时,见一老人,年九十余,能言孟蜀主(蜀主孟昶)时事。云:蜀主尝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于摩诃池上,作《洞仙

  • 磻翁

    同“磻溪老”。宋韩信同《沁园春.寿南窗叶知录》词:“漫说磻翁,休夸淇叟,用舍行藏各有时。”

  • 北辕适粤

    同“北辕适楚”。明刘基《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北辕适粤,徒劳何为?”见“南辕北辙”。明·刘基《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徒劳何为?”【词语北辕适粤】  成语:北辕适粤汉语大词典:北辕适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