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

原为周成王总结管蔡之乱经验教训之语,意思是过去深受惩罚,就要慎重,以免今后的祸患。后则泛指惩处前者是为了规戒后者,免得同样错误再度发生。周成王说,我受到了惩罚,要谨慎,以防止以后的祸患,原先并无人引我走上错误,只是我自蹈迷途。一个小雏啊,冲天而成大鸟。我不堪国家多患难,再把那艰难重担挑在肩。

【出典】: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例句】:

明·张居正《张文忠公集·书牍九》:“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并列 惩,警戒。毖,谨慎。把以前的错误引为教训,使以后小心谨慎,不再重犯。语本《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童小鹏《少小离家老大回》:“主席的思想一直是采取:‘ ~,治病救人’的教育方针。”△对人警戒之语。→引以为戒 ↔重蹈覆辙


惩治前面有过错之人而戒慎后面的人免犯同样的过错,此谓之“惩 ( chénɡ) 前毖后”。

为什么不是戒后而是 “毖”后呢?

“毖”,谨慎。 《诗·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传:“毖,慎也。”笺: “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以自辅助也。……畏慎后复有祸难。”“毖后患”即谓谨慎于后患、防患于未然。

所以,“惩前毖后”即谓惩治前过而防患于未然。《诗》题 “小毖”实际是 “慎小”,即谨慎小人为患。

《诗》“予其惩而毖后患”,后遂成为 “惩前毖后”一语。

惩前毖后”常与 “治病救人”连用,谓让人从前面的过错中吸取教训不致再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词语惩前毖后】  成语:惩前毖后汉语词典:惩前毖后

猜你喜欢

  • 黑甜甜

    同“黑甜”。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我睡呵,黑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喽喽酣睡似雷鸣。”【词语黑甜甜】   汉语大词典:黑甜甜

  • 不谅人只

    见〔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 阪泉师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在今河北 涿鹿县东南,亦说在今山西 运城县南(见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或说在今山西 阳曲县东北(见《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后以“阪泉

  • 囊中篇

    同“囊中诗”。清孔尚任《挽孙豹人》诗:“吾学壮未成,役役从人后。滥积囊中篇,芟存赖老友。”

  • 山鸡映水

    同“山鸡舞镜”。南朝 陈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见“山鸡舞镜”。南朝陈·徐陵《鸳鸯赋》:“~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词语山鸡映水】  成语:山鸡映水汉语大词典:山鸡映水

  • 挂胆

    《梁书.元帝纪》徐陵“劝进表”:“前驱效命,元恶斯歼。既挂胆于西州,方燃脐于东市。”“挂胆”本事见《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曰:“维死时见剖,

  • 行苇

    《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按,古文毛序以为泛言周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遗说则以为专写公刘的仁德。后遂用为仁慈的典实。多用于称颂朝廷。汉班彪《北征赋》:“慕公刘之遗德,乃行苇之不伤

  • 汉南老

    源见“桓公柳”。咏柳树。唐杜甫《柳边》诗:“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 楚亡骓

    源见“虞歌诀别”。指楚 霸王失败。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只知秦失鹿,不觉楚亡骓。”

  • 骊渊

    源见“探骊得珠”。藏骊珠的深渊。喻指学问的渊源。汉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词语骊渊】   汉语大词典:骊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