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失相半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想分兵追捕。全琮说:“没有全胜把握而贸然行动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动。如今我们分兵捕民,有利也有弊,怎能说是全胜呢?即使有所捕获,犹不足以削弱敌人而有益于国家声望,如果与敌兵遭遇,还会受到很大损失,与其获罪,不如我以身受之,但不能邀功以负国。”

【出典】: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卷60第1382页:“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例句】:

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礼子》:“岂无闻见,轻信得失相半,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宋·岳珂《程史·石城堡寨》:“又旁筑一城曰堡寨,地皆砥平,相去数余里,虽牵制之势亦不相及,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主谓 利和弊差不多,不相上下。语出裴注《三国志·吴书》卷60“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札子》:“岂无闻见,轻信~,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用于衡量得失之语。也作“得失参半”。


【词语得失相半】  成语:得失相半汉语词典:得失相半

猜你喜欢

  • 延年咏

    源见“五君咏”。指颜延之的《五君咏》。颜延之,字延年。明王思任《宫詹何象冈同少宗伯罗萸江姜箴胜李小湾庶子姚现闻集马公园小饮分江字》诗:“五君诗乏延年咏,八斗才多北面降。”

  • 青鸟独来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钩弋夫人既葬而失尸,帝“为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止。”(据《太平御览》卷一三六引)传说汉武帝曾为他死去的钩弋夫人建造通灵台,并有一只青鸟飞来,以示

  • 延颈举踵

    伸长脖颈,抬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庄子说,在道德高尚的至德之世,人们用结绳的方法记事,都认为自己吃的东西好,穿的衣服美,也认为当时风俗淳厚,局面安定。国家很小,国与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互相听得到邻国

  • 谢安棋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谢公(指谢安)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坚后率

  • 任公钓会稽

    源见“钓东海”。喻经世者的惊人之举。清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任公钓会稽,岂作井蛙见。”

  • 木罂缻渡军

    木罂缻(yīngfǒu英否):木制之盆瓮,用来缚在身上渡河。罂:小口大腹之盛酒器;缻:同“缶”,小口大肚子之盛酒瓦器。此典指韩信用木制盆瓮渡汉军过河,打败魏王豹军队。后以此典比喻军队以简易工具渡河,出

  • 推诚布公

    又作“开诚布公”。推诚:推出诚心。布:发布;布置。公:公正。指推出诚心、布置措施公正。 伊桑阿(1637-1703年),姓伊尔根觉罗,名伊桑阿,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文

  • 泗石

    《书.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孔传:“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后因以“泗石”称磬石。唐司空图《成均赋》:“孤桐韬响,惟均雨露之濡;泗石含清,未冠云韶之节。”【词语泗石】   汉语大词典:泗

  • 美锦

    源见“操刀伤锦”。喻国家政事。《南齐书.张岱传》:“太祖欲以恕为晋陵郡,岱曰:‘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

  •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与其有为国君聚敛的臣子,不如有盗窃国库的臣子。 意谓聚敛之臣所损害的是道义,而盗窃之臣所损害的只是财物。损义较之损财为害更大。语出《礼记.大学》:“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