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

比喻名实不符或误此为彼,而弄错了对象。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主谓 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柳建伟《苍茫冬日》:“岁月流得记忆都断断续续的,就弄出了一些~。”△贬义。多用于发生错误判断方面。


解释冠:帽子。把姓张之人的帽子戴到姓李之人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出处明·钱希言《戏瑕》卷三:“张公帽儿李公戴。”

明代文人钱希言在其著述《戏瑕》卷三“张公吃酒李公醉”条下记载了这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唐代武则天时,民间有“张公吃酒李公醉”的歌谣。张公即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们是武则天的宠臣,专权跋扈,朝廷百官无不害怕,甚至武则天的侄子也都争相巴结他们。武则天晚年,朝政也多由他们兄弟专擅。李公即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张氏兄弟深得恩宠,花天酒地,李显当时作为太子只能装糊涂,才能保全自己的地位。所以老百姓就用此歌谣讽刺张氏兄弟受宠而李显装糊涂的荒唐现实。到宋代由此又演变出了“张公帽儿李公戴”以及“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等谚语,表示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例句

他把李白的《将进酒》说成是苏轼写的,真是张冠李戴。


【词语张冠李戴】  成语:张冠李戴汉语词典:张冠李戴

猜你喜欢

  • 蟹匡蝉緌

    《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通缞,音cuī,古代的丧服)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吐丝)而蟹有匡(背壳),范(蜂)则冠而蝉有緌(rúi,蝉的针吻);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 狐威

    同“狐假虎威”。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王阳明三十六岁的时候,触犯了刘瑾八虎的狐威,被贬为龙场驿驿丞。”【词语狐威】   汉语大词典:狐威

  • 拔薤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庞参传》:“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庞参)到,先候(探望,问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音xiè,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

  • 隔雾看花

    指景象朦朦胧胧,不甚清楚。王国维《人间词话》:“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见“雾里看花”。【

  • 泣血

    泣无声,如血出,称“泣血”。比喻极为悲恸。《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旧称居父母之丧者为“泣血”。【词语泣血】   汉语大词典:泣血

  • 驾鲤

    同“乘鲤”。南朝 梁江淹《采绫》诗:“乘鼋非逐俗,驾鲤乃怀仙。”【词语驾鲤】   汉语大词典:驾鲤

  •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同大家整天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对付! 形容某些无所事事,胸无大志的人。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清.顾炎武《日知录

  • 东方避世

    同“大隐金门”。宋刘筠《李舍人独直》诗:“紫丝新履回朝地,应笑东方避世喧。”

  • 河龙洛龟

    同“河图洛书”。三国 魏曹植《文帝诔》:“河龙洛龟,凌波游下。”

  • 花花世界

    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本指洛阳在牡丹盛开季节,全城都是花的世界。后用“花花世界”极言繁华兴盛之地。《金瓶梅词话》一回:“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朝中宠信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