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幕府红莲

幕府红莲

同“幕府莲花”。元 萨都剌《送刘照磨之桂林》诗:“一官未厌马蹄遥,要使南荒识凤毛。幕府红莲开白昼,辕门碧草映青袍。”


【典源】《南齐书·庾杲之传》:“ (庾呆之) 出为王俭卫军长史,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

【今译】 南朝齐高帝时,王俭任卫将军,他的官署幕府中人才济济,时人称入王俭府为入莲花池,庾杲之 (字景行) 被王俭命为卫将军长史,萧缅在给王俭的信中赞美说:“您府中幕僚,皆为难得之人才。庾杲之在其中泛清水,依芙蓉,何等好啊。”

【释义】 后以此典称美任幕僚之人富有才干; 或借指幕府等。

【典形】 芙蓉王俭府、芙蓉之水、红莲渌水、红莲幕、红莲幕府、俭莲、莲府、莲花幕、莲幕、绿水红莲、幕府红莲、幕中莲、王俭府、相府池莲、庾杲莲、幕下莲花、红莲幕客、红莲书记、幕府莲、莲花府。

【示例】

〔芙蓉王俭府〕 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芙蓉王俭府,杨柳亚夫营。”

〔芙蓉之水〕 唐·杨炯《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楚客临风,更入芙蓉之水。”

〔红莲渌水〕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王太尉之幕中,红莲渌水。”

〔红莲幕府〕 元·白朴《摸鱼子》:“鸾坡客,又向红莲幕府,田园何日成趣。”

〔俭莲〕 唐·罗隐《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俭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

〔莲府〕唐·刘禹锡《送国子令狐博士》:“伯仲到家人尽贺,柳营莲府递相欢。”

〔莲花幕〕 唐·韩偓《寄湖南从事》:“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遣逐情。”

〔莲幕〕 唐·张祜《走笔赠许玫赴桂州命》:“桂林真重德,莲幕藉殊才。”

〔绿水红莲〕 宋·辛弃疾《南乡子·送赵国宜》:“剩记乃翁诗,绿水红莲觅旧题。”

〔幕府红莲〕 元·萨都拉《送刘照磨之桂林》:“幕府红莲开白昼,辕门碧草映青袍。”

〔幕中莲〕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发迹岂劳天上桂,属词还得幕中莲。”

〔王俭府〕 唐·罗隐《淮南送卢端公归台》:“朱绂两骖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相府池莲〕 明·汤显祖《紫钗记》:“风流谁绊,知他相府池莲,怕无端引起绿窗红怨。”

〔庾杲莲〕 唐·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


猜你喜欢

  • 浮杯渡

    同“浮杯”。唐牟融《送僧》诗:“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清陈维崧《天仙子.赠寒松和尚同云臣赋》词:“山僧兴到爱溪山,飞锡住,浮杯渡。”

  • 潘崇谋

    《左传.文公元年》:“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既又欲立王子聀,而黜太子商臣。商臣闻之而未察,告其师潘崇。……潘崇曰:‘能事诸乎?’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

  • 头点朱衣

    源见“朱衣点头”。谓科举中选。明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王策献君前,头点朱衣圣恩眷。庆朝廷明盛,罗网英贤。”【词语头点朱衣】  成语:头点朱衣汉语大词典:头点朱衣

  • 铄金销骨

    见“铄金毁骨”。明·王錂《春芜记·宴赏》:“事喜败而忌成,言铄金而销骨。”

  • 豹关

    《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王逸注:“天门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开闭,主啄天下欲上之人而杀之。”后因以“豹关”指门庭森严。明刘基《蓦山溪.晚春》词:“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

  • 乘桴之想

    《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音fú,小筏子)浮于海,从我者,其由(子路)与?”孔子对学生谈到倘若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将“乘桴浮于海”。后因将超绝世俗而遗世高蹈的志向称为“乘桴之想”。清.

  • 星火燎原

    原指小的疏忽会酿成大祸,今喻新生的力量开始时固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宏伟前途。商朝盘庚在位期间,迁都于殷。针对臣民不安新居的心情,作《盘庚》对他们进行规戒、开导。其中对于贵族、官吏用词更为尖锐和严

  • 萍水相逢

    萍随水飘泊无定所,喻人偶然相遇相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主谓 萍,浮萍。浮萍随水漂流,或聚或散。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

  •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未来的日子渺茫难料,而人的忧愁又像大海一样广阔无涯,传语给羲和:快马加鞭,让时间飞速流逝吧。 表现对前途绝望、痛不欲生的悲观情绪。语出清.黄仲则《绮怀》:“茫茫来日愁

  • 张京兆

    张敞字子高,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先后任豫州刺史、太中大夫、山阳太守、胶东相,后为京兆尹。汉宣帝时,京兆尹职数易人,均不称职。当时长安社会治安很不安定,盗窃案件屡屡发生,商人们都很忧虑。宣帝询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