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帝衣溅血

帝衣溅血

源见“嵇侍中血”。指忠臣卫君殉国的壮烈行为。明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典源】《晋书·嵇绍传》:“ (嵇)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资治通鉴·晋纪·惠帝永兴元年》亦载。

【今译】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侍中嵇绍赶去惠帝所在地。惠帝兵败,百官与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身穿朝服,以身护卫惠帝,乱兵攻来,箭飞如雨,嵇绍被乱兵杀死在惠帝身旁,血都溅到了惠帝御衣上。等事定后,手下人想洗去衣上血迹,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誓死卫君的义烈行为。

【典形】 赤心嵇绍、帝衣溅血、嵇绍血、侍中血、嵇侍中血。

【示例】

〔赤心嵇绍〕 金·元好问《四哀诗·王仲泽》:“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帝衣溅血〕 明·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嵇绍血〕 唐·杜甫《伤春》之四:“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侍中血〕 唐·罗隐 《题段太尉庙》:“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猜你喜欢

  • 塞耳盗钟

    同“掩耳盗铃”。《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见“掩耳盗铃”。《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词语塞耳盗钟】  成

  • 临深履冰

    《诗经.小雅.小曼》:“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临深渊,履薄冰,形势危险,极恐坠落,故须十分小心。后因用以形容小心翼翼,不敢稍有疏忽。元.施君美《幽闺记.绿林寄迹》:“我只得临深履薄,悚惧恐惶

  • 回肠伤气

    见“回肠荡气”。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孤子寡妇,寒心酸鼻。”【词语回肠伤气】  成语:回肠伤气汉语大词典:回肠伤气

  • 谢公妓

    源见“东山携妓”。指游乐逍遥的陪伴女。唐皮日休《奉献致政裴秘监》诗:“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 九原不可作

    源见“九原可作”。谓死者不得复生。清赵翼《读史》诗之九:“当时或有故,事往难推求。九原不可作,望古长悠悠。”

  • 盖世心违

    源见“虞歌诀别”。谓英雄事与愿违,悲惨失败,遗恨无穷。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 穷则变,变则通

    指事物发展到顶点即会改变,改变之后始能开通久长。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为天子,由于时代进步,社会繁荣,太古朴素的文物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黄帝、尧、舜根据形势,开辟改变生活方式的途径,使

  • 震男

    源见“震巽”。对人长子的敬称。宋刘仙伦《沁园春.寿共大卿恕斋治易》词:“同厥震男,拔乎泰茹,玉笋班中联步什。”【词语震男】   汉语大词典:震男

  • 无愧衾影

    见“衾影无惭”。【词语无愧衾影】  成语:无愧衾影汉语大词典:无愧衾影

  • 神妪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见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晋.干宝在《搜神记》中述说有成夫人、能弹箜篌,闻弦歌,便起舞。后遂用为咏歌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