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简倒载

山简倒载

同“山公倒载”。唐李瀚蒙求》:“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倒著白接䍠。 举手问葛强, 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晋书·山简传》: 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 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 倒著白接䍠。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今译】 晋代山简 (字季伦) 镇守襄阳时,经常到风景优雅的习家池嬉游纵饮,每每大醉而归。自己称之为高阳池。人们为他编成歌谣,歌中说: 山公到高阳池游乐嗜酒,酩酊大醉,日落后才倒载而归。他仍能骑马,倒戴着头巾,并扬手 (鞭) 问他的爱将葛强:“与并州健儿相比,我怎么样?”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豪饮醉酒,不拘礼仪; 也指饮宴风雅之事。

【典形】 倒季伦、 倒接䍠、 高阳倒载、 高阳兴、 呼葛强、 接䍠斜、 山公酩酊、山翁倒载、山翁醉、习池、习池游、载酒山简、醉习园、山公倒载、欢于到习家、樽前着葛强、醉倒山翁、拍手笑山简、 接䍠颠倒、 葛强亲近、 高阳俦侣、 接䍠倒著、 留醉山翁、 倒着接䍠、 载酒习池、 山简骑马、 山阳倒载、倒载山公、山公高致、葛强池、高阳侣、 高阳池、 白接䍠、 习池饮、 习家池、山简醉、山简马、山简兴、山公回、 山公醉、 花间接䍠、 山简接䍠倒。

【示例】

〔倒季伦〕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覆景升之伯雅,倒季伦之接䍠。”

〔倒接䍠〕北周·庾信《杨柳歌》:“不如饮酒高阳池, 日暮归时倒接䍠。”

〔高阳倒载〕 宋·宋祁《集西园》:“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高阳兴〕 唐·白居易《喜梦行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呼葛强〕 清·王士禛《九日与方尔止等集平山堂》:“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

〔接䍠斜〕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非是高阳路, 莫畏接䍠斜。”

〔山公酩酊〕唐·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山翁倒载〕 宋·陈师道《和州卿推官见寄》:“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载回。”

〔山翁醉〕 元·王恽《平湖乐》:“谁道微官淡无味,锦障泥,路上争笑山翁醉。”

〔习池〕 宋·苏辙《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习池游〕 明·冯惟敏《傍妆台·此景亭观雨共酌》:“共拼河朔饮,散步习池游。”

〔载酒山简〕元·杨维桢《玉山草堂》:“浣花杜陵锦官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醉习园〕 宋·苏轼《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猜你喜欢

  • 同声相求

    同“同声相应”。唐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於戏!彼以我为僻,尔以我为正。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季羡林《西谛先生》:“处境相同,容易引起类似同病相怜的感情;爱好相同,又容易同声相求。”见

  • 南阮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侄辈。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邺王罗绍威喜文学,好儒士……江东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申南阮之敬。隐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亦借指贫穷之家。清李渔《奈何天.媒欺》

  • 拔帜

    同“拔赵帜易汉帜”。唐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明何景明《淮阴侯》诗:“大将登台贵,三军拔帜豪。”【词语拔帜

  • 依样葫芦

    同“依样画葫芦”。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掣肘,却也依样葫芦。”见“照葫芦画瓢”。钱钟书《管锥编·毛诗正义》:“绘画雕塑不能按照诗文比喻~。”【词语依样葫芦】  

  • 一窝蜂

    13 ① 比喻喧闹的人群,一拥而前。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偏正 比喻许多人乱哄哄地说话或行动。《西游记》28回:“那些小妖,就是~,齐齐拥上。”△多用于

  • 肖曹避席

    肖:肖何;曹:曹参。二人均为汉初名相。比喻政治才能非常卓越,连肖何、曹参均有不及。为《旧唐书》作者对李德裕的评价。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河北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其父李吉甫为宪宗时宰相。

  • 柱小倾大

    《汉书.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后因以“柱小倾大”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南朝 宋谢灵运《陇西行》:“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 琵琶胡语

    同“琵琶旧语”。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见“琵琶旧语”。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词语琵琶胡语】  成语:琵琶胡语汉语大词典:

  • 篱鷃

    源见“榆枋之见”。喻识浅志小之人。亦用为自谦之辞。战国 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宋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诗:“出门相送亲与友,何异篱鷃瞻云鹏?”【词语篱鷃】   汉语

  •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

    君子致力于了解大的远的方面。 强调人要有远大志向。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曰: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鲁迅《准风月谈.新秋杂识(二)》:“这就是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