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尽忠报国

尽忠报国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颜之仪(523-591年),字子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词赋。北周宣帝宇文赞时任御正中大夫,犯颜直谏。隋代周后,出任集州刺史。北周宣帝死后,刘昉、郑译等人篡改遗诏,以杨坚为丞相,辅佐少主静帝宇文阐。颜之仪拒而弗从,并厉声训斥他们说:“主上刚死,幼主登位,国家重任应付予英杰之士。如今在有贤德的外戚之中,赵王年最长,以亲以德,都应让他主政。你们倍受朝恩,当思竭尽忠诚报效国家,怎么竟然要把国家大权交给别人!我死可以,但绝不有愧于先帝。”杨坚索取符玺,颜之仪正色道:“此天子之物,自有人主管,宰相(杨坚时为宰相)何故索要它呢?”杨坚大怒,欲杀之,又怕惹起民怨,便贬官地方。

【出典】:

周书·颜之仪传》卷40,720页:“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例句】: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英烈传》3回:“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岂敢忘恩?”


偏正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语出《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臣虽汉人,却是大清之臣,定然~!”△褒义。常用于表示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国捐躯 以身报国 ↔卖国求荣 祸国殃民。也作“精忠报国”。


【词语尽忠报国】  成语:尽忠报国汉语词典:尽忠报国

猜你喜欢

  • 大堤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襄阳乐》题解引《古今乐录》:“《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刺史,夜间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其第一曲为:“朝发

  • 牛津

    源见“牛郎织女”。指天河。宋杨亿《戊申年七夕五绝》之四:“争如灵匹年年别,莫恨牛津隔凤辀。”【词语牛津】   汉语大词典:牛津

  • 负暄叟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三《讥谑》:“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曰:‘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

  • 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

  • 释褐

    褐:粗布短衣,是古时平民的服装。脱去布衣而穿上官服,称为“释褐”,即做官之意。汉代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宋代王禹偁《成武县作》诗:“

  • 狐踪兔穴

    晋.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一:“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竖。狐兔穴其中,芜秽不复扫。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张载此诗悲叹昔日汉帝陵墓今日化作狐兔出没的废墟。后人因以“狐踪兔穴”等语

  • 解雨

    《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高亨注:“天地解,谓春来之后,天地开通,阴阳交流,气候暖,冰冻释。”后因以“解雨”谓下雨。宋苏轼《郊祀庆成》诗:“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勾萌。”【词语解雨】   汉语大词典

  • 青州从事

    《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桓温)有主簿(管理文书簿籍的官吏)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从事”和“

  • 壁间蛇影

    同“杯弓蛇影”。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偏正 比喻疑神疑鬼,自受惊扰。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足以

  • 燕蝠相争

    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寄周邠诸诗》:“(苏)舜举言,自来闻人说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之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至路次逢一禽,谓燕曰:‘不须往诉,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