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销魂”条。【词语消魂】 汉语大词典:消魂
《后汉书.列女传.刘长卿妻》:“沛刘长卿妻者,同郡桓鸾之女也。……生一男五岁而长卿卒,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宁。儿年十五,晚又夭殁。妻虑不免,乃豫刑其耳以自誓。宗妇相与愍之,共谓曰:‘若家殊无它意;假令有
以石为室,以金为匮,加固而又加固的藏书室,是古代国家藏重要文书的地方。亦作“金匮石室”。《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紬( ㄔㄡ chōu 抽):抽引。本为理出丝缕的
源见“渔阳掺挝”。指击鼓三通以表愤慨。康有为《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扛棺摩拳,击鼓三挝。桧避不朝,辞位谓呵。”
如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唐代孟郊《列女操》诗:“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唐代白居易《赠元稹》诗:“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郑玄注:“记问,谓预诵杂难杂说,至讲时为掌者论之。”所谓“记问之学”,是指预先记诵书中一些词句,以作为谈论资料或作应答之用,其实只是东拚西凑,
《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因以“运筹决胜”谓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作战胜利。宋司马光《请革弊札子》:“加以运筹决胜者,乃浮躁巧伪之士,不知彼己,妄动轻举,是以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孔子得不到各诸侯国的迎聘,道义不能遍及天下,故召弟子反问是否是道路走错了。后以此喻反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元,首。后以“归元”谓归还人头。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狄人归元,三军凄怆。”程善之《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城门免胄
《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尹喜内传》:“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因以“碧桃”指仙桃。用以祝寿。宋王之道《好事近.王昭美生日》词:“要见碧桃千岁,看壶中春日。”宋曾觌《清平乐.松姿不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