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季札挂剑

季札挂剑

指季札重友谊、讲信用,为亡友挂剑,以示追悼纪念。后以此典比喻守诺重信,始终不渝;也用以悼念凭吊亡友。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四弟,多次推让君位,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曾出使列国,观乐于鲁国,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当季札开始出使,北上途中拜见徐君。徐君喜爱季札之宝剑,口里不好说出来。季札心里知道他的意思,因为出使中原诸国,没有将宝剑赠送给徐君。返回来再到徐国(今江苏泗洪县南),徐君已经死了,季札于是就解下了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旁的树上才离去。随从人员说:“徐君已经死了,您还将宝剑送给谁呢?”季札说:“不要这样说。我当初在内心里已经答应将宝剑送给徐君了,难道因为徐君死了,我就可以违背自己的意愿吗!”此典又作“宝剑非所惜”、“解剑”、“剑挂孤松”、“宝剑悬”、“挂坟松”、“留徐剑”、“挂剑”、“延州空挂”、“剑挂宰上”、“坟前剑”、“延陵剑”、“悬剑”、“剑挂”、“赠墓树”、“挂延陵”、“留墓剑”。

【出典】:

史记》卷31《吴太伯世家》1459页:“季札之初使,北过(拜见)徐(古国名。嬴姓。周初徐戎所建,在今江苏境内)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侯国家“上国”。此对吴、楚诸国而言),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zhǒng种)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通“背”,违背)吾心哉!’”

【例句】:

北周·庾信《周柱国慕容公神道碑》:“泪堕片石,剑挂孤松,清徽令范,千载余踪。” 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唐·杜甫《哭李尚书》:“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唐·刘禹锡《西川李尚书知愚》:“无复双金报,空余挂剑悲。”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乔梦符》:“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明·高启《魏使君见示》:“难悬延陵剑,空听山阳笛。”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袭绝韦前。” 清·王夫之《哀管生永叙》:“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清·陈恭尹《柏舟行为区母陈太君赋》:“寸心一矢终不渝,千金之剑赠墓树。” 清·孙致弥《感旧示魏禹平》:“复壁人曾藏北海,墓门剑许挂延陵。” 清·李鍼《杂感》之二:“季子远携留墓剑,女媭空冷捣衣砧。”


【典源】《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 (背) 吾心哉!’”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也,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今译】 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 (因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 出使晋国,路经徐国时,拜谒徐君,徐君见了季札所带的宝剑,心中喜爱但不好讲出来。季札也明白,因为要出使上国需要佩剑,当时未献。出使回来,季札又经过徐国,而徐君已死,季札即将剑赠予嗣君,从者谏阻说:“这是吴国之宝,何况徐君已死,又何必赠呢?”季札说:“我上次未赠,是因为出使需要,但心中已默许了。现在因人死而不赠,是违背本心,这是廉洁的人不为的。”因嗣君一再不受,季札即将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而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守诺重信,始终不渝; 也用以表现悼念凭吊亡友等。

【典形】 宝剑非所惜、宝剑悬、坟前剑、挂坟松、挂剑、挂延陵、剑挂、剑挂孤松、剑挂宰上、解剑、留墓剑、留徐剑、悬剑、延陵剑、延州空挂、赠墓树、挂剑酬知己、延陵轻宝剑、爱剑空徐主、结交期一剑、树头千金剑、相酬无宝剑、把剑觅徐君、宝剑赠君、思挂剑、带丘墓、延陵心、挂剑枝。

【示例】

〔宝剑非所惜〕 三国·曹植《赠丁仪》:“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宝剑悬〕 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坟前剑〕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乔梦符》:“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挂坟松〕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挂剑〕 唐·刘禹锡《西川李尚书知愚》:“无复双金报,空余挂剑悲。”

〔挂延陵〕 清·孙致弥《感旧示魏禹平》:“复壁人曾藏北海,墓门剑许挂延陵。”

〔剑挂〕 清·王夫之 《哀管生永叙》:“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剑挂孤松〕 北周·庾信《周柱国慕容公神道碑》:“泪堕片石,剑挂孤松,清徽令范,千载余踪。”

〔剑挂宰上〕 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解剑〕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留墓剑〕 清·李鍼《杂感》之二:“季子远携留墓剑,女媭空冷捣衣砧。”

〔留徐剑〕 唐·杜甫《哭李尚书》:“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悬剑〕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袭绝韦前。”

〔延陵剑〕 明·高启 《魏使君见示》:“难悬延陵剑,空听山阳笛。”

〔延州空挂〕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赠墓树〕 清·陈恭尹《柏舟行为区母陈太君赋》:“寸心一矢终不渝,千金之剑赠墓树。”


猜你喜欢

  • 都尉

    驸马都尉的简称。陈高祖即位之前其长女永世公主曾与陈留太守钱蒇(chǎn产)结婚,而死于梁代。陈高祖即位后,追封公主。尚书主客欲加封钱蒇驸马都尉之称。袁枢博闻强识(zhì志,记)精通旧章,不同意这种做法

  • 幕府莲花

    源见“莲幕”。美称幕僚。清袁枚《重登抚署八桂堂有怀荐主德山公》诗:“遗民难访地行仙,幕府莲花尽化烟。”

  • 犀灯然

    同“犀照牛渚”。宋王琪《秋日白鹭亭向夕风晦有作》诗:“安得犀灯然,煌煌发水怪。”【词语犀灯然】   汉语大词典:犀灯然

  • 为裘

    同“为裘为箕”。唐顾非熊《陈情上郑主司》诗:“愿察为裘意,彷徉和角篇。”【词语为裘】   汉语大词典:为裘

  • 七十二疑冢

    相传三国魏曹操死后怕人掘己墓,筑有七十二个疑冢。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疑冢》:“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宋俞应符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

  • 大儿北海

    源见“目无馀子”。指富有才学的人。明高启《主客行》诗:“大儿北海人中奇,小儿能读曹娥碑。”

  • 桑土之防

    源见“未雨绸缪”。喻防患于未然。明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市利害》:“至于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见“桑土绸缪”。明·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市利害》:“至于~,戒备之虑,此自吾之

  • 左图右史

    形容拥有很多书籍。又作“左右图史”。见唐杨绾(wǎn晚)的事迹。杨绾(?-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进士出身。安史之乱后,肃宗于灵武即位,绾从长安往奔,拜起居舍人、知制诰。累迁中书

  • 成都贳酒

    源见“典鹔鹴裘”。形容穷困潦倒。清龚自珍《人月圆》词:“急须料理,成都贳酒,阳羡栽茶。”

  • 辱井

    同“景阳井”。因陈后主与爱妃张丽华于此为隋兵活捉,故称。宋王安石《次韵登微之高斋有感》:“台殿荒墟辱井堙,豪华不复见临春。”李璧注:“辱井,即景阳宫井。”【词语辱井】   汉语大词典: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