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云居

子云居

子云:扬雄的字。扬雄(前53-后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在楚汉相争时,扬雄的祖先由内地迁到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又定居在郫(pí皮)县(今四川郫县)。扬雄家中有一块田地,有一所宅院,世代以种田养桑为职业。扬雄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家境贫寒,但扬雄喜欢喝酒,很少有人前来拜访。后以“子云居”为典,咏隐居学者简陋的住所,亦作“子云宅”、“扬雄宅”。

【出典】:

汉书》卷87《扬雄传》3513、3585页:“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楚、汉之兴也,扬氏溯江上,处巴江州。”“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家素贫,耆(shì市,通“嗜”,喜爱)酒,人希(通“稀”)至其门。”

【例句】:

晋·左思《咏吏》:“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唐·王绩《田家三首》之一:“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唐·王勃《赠李十四》之3:“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唐·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唐·杜甫《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唐·杜甫《堂成》:“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唐·岑参《扬雄草玄堂》:“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 唐·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归》:“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 唐·牟融《题朱庆余闲居四首》之3:“路通元亮宅,门对子云居。” 唐·郑谷《蜀中三首》之2:“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 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 宋·范成大《林元复挽诗》:“张公阅世诗千首,扬子传家宅一区。” 宋·张孝祥《洪帅魏参政》:“开商邦三面之罗,已涵大惠;筑扬子一区之宅,终藉余休。” 宋·辛弃疾《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宋·杨炎正《满江红》:“三径不成陶令稳,一区未有扬雄宅。” 元·王士熙《送巨德新》:“扬雄宅古平芜雨,诸葛祠空老树烟。” 明·陈子龙《杂感》之一:“春草自生扬子宅,黄金初谢郭隗台。” 清·黄景仁《满江红》:“淮水上,丝歌咽,冶城畔,车尘热。住繁华窟里,寂寥扬宅。”


猜你喜欢

  • 食于蜡礼

    《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饷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古代认为老虎吃野猪,可免去野猪损害庄稼,因此要祭祀老虎。后遂用为祭虎之典,亦借以

  • 生公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法师道生,魏氏,钜鹿人。幼从竺法汰出家。……初依庐山,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乃与僧睿、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罗什受业,关中僧徒咸仰神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

  • 两虎共斗

    见“两虎相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词语两虎共斗】  成语:两虎共斗汉语大词典:两虎共斗

  • 场屋

    唐代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呜,贺老琵琶定场屋。”指技艺演出的场所。贺老:贺怀智,乐师。又《宋史.陈彭年传》:“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则是科举时代考试的场所。【词语场屋】   

  • 跋扈将军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后亦戏称暴风为“跋扈将军”。唐 冯贽《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隋炀帝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 礼宗

    《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载:规妻善文能书。规卒时,妻犹年盛而色美。董卓为相,以重礼聘娶,规妻乃轻服诣卓门,辞请。卓威逼之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规妻知不免,乃立骂卓。遂

  • 柴桑令

    参见:遗民【词语柴桑令】   汉语大词典:柴桑令

  • 折枝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后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明归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折枝之命

  • 不堪其忧

    堪:忍受。 忍受不了因穷苦带来的忧愁。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世说新语.栖逸》:“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谢太傅

  • 眉白

    同“眉最白”。唐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使》诗:“眼青宾礼重,眉白众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