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下逐鹿

天下逐鹿

鹿:与“禄”同音,原指“禄位”。此处专用比喻“帝位”。此典指蒯(kuǎi快上)通对刘邦说:秦朝败亡,天下英雄纷争,追求秦朝失去之帝位。后以此典比喻国乱无主,群雄争夺天下。蒯通,即蒯彻。秦、汉之际范阳(今河北定兴南固城镇)人。陈胜起义后,派武臣进取赵地,蒯通说服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余城。后又说韩信取齐地,并劝韩信背叛刘邦自立。韩信不忍心背叛刘邦。以后,吕后与萧何谋计,斩杀韩信于长乐宫(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挂钟室内。刘邦从外地征战回来,逮住蒯通,要煮死他。蒯通说:冤枉!刘邦说:有什么冤枉?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度败坏,政权解体,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地大乱,各姓势力纷起,英雄豪杰像一群一群乌鸦分处聚集。秦朝失去了它的帝位,天下人都纷纷起来追求这个帝位,于是本领高强、行动迅速之人抢先得到。”此典又作“猎秦”、“秦鹿”、“中原逐鹿”、“中原无鹿”、“逐原人”、“亡鹿”、“走鹿”、“鹿失嬴秦”、“失鹿”、“逐鹿中原”、“鹿走三山”、“秦失鹿”、“失鹿年”、“逐鹿”、“争鹿”。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29页:“对曰:‘秦之纲(网上总绳)绝(断)而维(系物大绳)弛(松)(纲、维:此比喻国家法度),山东(指战国时当时六国领土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大扰,异姓(指与秦不同姓之各路武装势力)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例句】:

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兔何足言。” 李白《朱虚侯赞》:“嬴氏秽德,金精摧伤。秦鹿克获,汉风飞扬。” 唐·温庭筠《过五丈原》:“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唐·吴融《华清宫》:“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宋·王令《驯鹿》:“只消指马相,便有逐原人。”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暗人亡鹿,溟翻帝斩鳌。” 宋·乐雷发《咏史·高祖》:“逝骓走鹿各消磨,剑外功臣剩几多?” 元·耶律楚材《再用韵感古》:“鹿失嬴秦无令主,鼎分炎汉有能臣。” 明·高启《感旧酬宋军咨见寄》:“中原未失鹿,东海方横鲸。” 明·骆用卿《题韩信庙》:“逐鹿中原汉力微,登坛频蹙楚军威。” 清·吴伟业《功臣庙》:“鹿走三山争楚汉,鸡鸣十庙失萧曹。” 清·黄遵宪《书愤》:“竟闻秦失鹿,转使鲁无鸠。” 清·石为崧《秋日坐秦淮水榭》:“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 清·唐孙华《诸葛武侯祠》:“卧龙潜下国,逐鹿走群雄。” 清·唐有为《出都留别诸公》:“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典源】《史记·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村疾足者先得焉。”集解: 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文选·班彪〈王命论〉》:“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李喜注引《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

【今译】 《史记·淮阳侯列传》讲,秦朝纲纪废弛,东方纷乱,各路豪杰起事。秦的帝位已失,天下共同争逐,于是才能高行动快的人先得到它。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国乱无主,群雄争夺天下。

【典形】 猎秦、鹿失蠃秦、鹿走三山、鹿走中原、秦鹿、秦失鹿、秦项鹿、失鹿、失鹿年、亡鹿、争鹿、中原无鹿、中原逐鹿、逐鹿、逐鹿中原、逐原人、走鹿、失鹿狂秦、鹿走秦中原、逐中原鹿、鹿走周原。

【示例】

〔猎秦〕 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钓周猎秦安黎元, 小鱼㕙兔何足言。”

〔鹿失嬴秦〕 元·耶律楚材《再用韵感古》:“鹿失嬴秦无令主,鼎分炎汉有能臣。”

〔鹿走三山〕 清·吴伟业《功臣庙》:“鹿走三山争楚汉,鸡鸣十庙失萧曹。”

〔鹿走中原〕 明·汤显祖《牡丹亭》:“祖龙飞,鹿走中原,倚定摩崖半壁天。”

〔秦鹿〕 唐·李白《朱虚侯赞》:“嬴氏秽德,金精摧伤。奏鹿克获,汉风飞扬。”

〔秦失鹿〕 清·黄遵宪《书愤》:“竟闻秦失鹿,转使鲁无鸠。”

〔失鹿〕 明·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中原未失鹿,东海方横鲸。”

〔失鹿年〕 清·石为崧 《秋日坐秦淮水榭》:“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

〔亡鹿〕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暗人亡鹿,溟翻帝斩鳌。”

〔争鹿〕 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中原无鹿〕 唐·吴融《华清宫》:“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中原逐鹿〕 唐·温庭筠 《过五丈原》:“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逐鹿〕 清· 唐孙华 《诸葛武侯祠》:“卧龙潜下国,逐鹿走群雄。”

〔逐鹿中原〕 明·骆用卿《题韩信庙》:“逐鹿中原汉力微,登坛频蹙楚军威。”

〔逐原人〕 宋·王令《驯鹿》:“只消指马相,便有逐原人。”

〔走鹿〕 宋·乐雷发《咏史·高祖》:“逝骓走鹿各消磨,剑外功臣剩几多?”


猜你喜欢

  • 陆云笑疾

    《晋书.陆云传》:“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己。先是

  • 七叶貂蝉

    同“七叶珥貂”。宋张元幹《满庭芳.寿富枢密》词:“此去沙堤步稳,调金鼎、七叶貂蝉。”

  • 打油诗

    唐.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之名因此而来。见明.杨慎《升庵诗话》。打油诗是诗体的一种,又称俚俗诗、徘谐诗。后因称通俗诙谐,暗含讥嘲的诗为打油诗,也

  • 掷果满车

    同“掷果车”。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灯市里,共徘徊,要图掷果满车去。”

  • 豆粥芜蒌

    同“滹沱麦饭”。清 丘逢甲《叠韵易实甫观察即席韵》:“豆粥芜蒌前诏在,也曾哀恸慰臣民。”芜蒌,指无蒌亭。

  • 我醉欲眠

    我醉了想睡觉,是一句率直的送客语。形容为人真诚坦率,不拘小节。陶潜(事迹见前“不求甚解”条)归隐之后,每日饮酒赋诗。每有朋友拜访,不分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然以酒待客,陶潜总是开怀畅饮,如果先喝醉了,

  • 掷果风标

    源见“潘安貌”。喻指美男子的仪表。宋柳永《合欢带》词:“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况当年,便好相携,凤楼深处吹箫。”

  • 仲宣独步

    《隋书.经籍志》:“唐歌虞咏,商颂、周雅,叙事缘情,纷纶相袭,自斯已降,其道弥繁。……平子艳发于东都,王粲独步于漳、滏。”王粲字仲宣,为汉末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赋表现出超凡拔俗的才情,故史家称其“独步

  • 东阿赋豆萁

    源见“七步成诗”。指三国 魏曹植赋《七步诗》。喻骨肉相残。东阿,曹植封东阿王,故称。元岑安卿《百雁图》诗:“东阿赋豆萁,才高终摈斥。”

  • 动辄得咎

    辄(zhé哲):就;总是。咎(jiù救):过失;罪责。指凡有举动都会得到过失或罪责。徐继畬(yú余),字松龛(kān堪),五台(今山西五台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