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

罪恶重大。《汉书.杨恽传》:“不竭忠爱,尽臣子义。而妄怨望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亦作“大逆无道”。《史记.高祖本纪》:“汉王数项王曰:‘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数:责备。


并列 罪恶重大,不循正道。语出《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鲁迅《两地书》:“伟大之钉子,迎面碰来,幸而上帝保佑,早有廿九日之信发出,声明前此一函,实属~,应即取消。”△贬义。用于描写人的品性。→离经叛道 十恶不赦 犯上作乱 不忠不孝 ↔忠臣孝子耿耿此心 循规蹈矩。也作“无逆无道”、“大逆无道”。


解释旧指犯上作乱,违反封建道德。现多用来比喻某种行为、观念背离了道德标准和常理。

出处汉书·宣帝纪》:“(杨恽)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杨恽(yùn),是司马迁的外孙,丞相杨敞的儿子。年轻的时候认真读外公写的《史记》,又下功夫钻研《春秋》,以才能著名杨恽本人轻财好义,获得很多人的夸奖。进入朝廷任职后,因为揭发大臣谋反有功,而获封侯爵,被提升为中郎将。在中郎将任上,他厉行改革,获得了朝廷的赞扬而被升职。在早年的这一派赞扬声中,杨恽养成了廉洁无私,办事公平的优点,也养成了喜欢夸耀和显示自己,刻薄伤人,以及揭发别人隐私的毛病。正是因为这些缺点,朝廷中有不少人怨恨他,尤其是太仆(替天子驾车的官)戴长乐与他矛盾最深。因此,当戴长乐被人告发坐牢时他就怀疑是杨恽干的,于是也上书揭发杨恽的罪行。

由于性格自傲,杨恽在受审讯期间并不配合,而且口无遮拦,就被判决为大逆不道,按法当斩。皇帝不忍心诛杀他,就将他贬为庶人。杨恽失去爵位后依旧性格不改,又遭人告发为骄傲奢侈,不思悔过,以至于引起了日食这样不祥的征兆。朝廷在调查时恰又发现了他给朋友的信上写着一些怨恨之辞,最终因为这封信引起了皇上的厌恶,杨恽又被判决为大逆不道,被处以腰斩。

近义犯上作乱

例句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儿子打老子就是大逆不道。


【词语大逆不道】  成语:大逆不道汉语词典:大逆不道

猜你喜欢

  • 辟孝妇

    源见“东海孝妇”。谓枉杀无辜。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诗:“古时东海辟孝妇,草木枯瘁连三冬。”

  • 玉版师

    宋苏轼《刘器之好谈禅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不怕石头路,来参玉板师。”王文诰辑注:“《前燕录》:石季龙使人采药上华山,得玉版。先生诗则借以喻笋也。”宋惠洪《冷斋夜话.东坡

  • 瓶罍之耻

    源见“瓶竭罍耻”。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清顾炎武《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回西景以无期,则瓶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词语瓶罍之耻】   汉语大词典:瓶罍之耻

  • 谢公哀乐

    源见“东山丝竹”。指人中年后常为哀乐事而感情激动。金元好问《寄刘继先》诗:“楚客登临动归兴,谢公哀乐感中年。”

  • 乐祸子颓

    《左传.庄公二十年》:“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徧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戳,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熟大焉?临祸忘忧,

  • 童子怀仁

    源见“鲁恭驯雉”。称颂地方官施行德政,使儿童有仁爱之心。唐李峤《雉》诗:“童子怀仁至,中郎作赋成。”

  • 猗顿赀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猗顿用盬盐起。”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孔丛子》:“猗顿,鲁之穷士也。……闻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

  • 卖卜成都

    同“成都卖卜”。唐郑世翼《过严君平古井》诗:“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

  • 金牛道

    源见“五丁开道”。指伐蜀之路。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柱国蜀国公,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

  • 鳞次相比

    见“栉比鳞次”。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绸缪巩固。”【词语鳞次相比】  成语:鳞次相比汉语大词典:鳞次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