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杀风景

大杀风景

源见“烧琴煮鹤”。原指损坏美好的风光景物。后泛指败人兴致,使人扫兴。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龙华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


述宾 大大破坏美好的景致。常指在欢乐的场合,出现使人扫兴的事,败坏了大家的兴致。鲁迅《致山本·初枝》:“龙华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游人似乎也少了。”△贬义。用于描写败兴之情状。→败兴而归 焚琴煮鹤←→尽欢而散 锦上添花。也作“大煞风景”、“大煞风趣”。


【词语大杀风景】  成语:大杀风景汉语词典:大杀风景

猜你喜欢

  • 席珍

    同“席上珍”。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唐杜甫《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词语席珍】   汉语大词典:席珍

  • 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下;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文王、武王,是后世崇尚的古代贤明君主。“文武之道”本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方略。后指

  • 车书大同

    同“车轨共文”。隋辛德源《星名》诗:“关山无复阻,车书方大同。”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指一切存在的根源,这个形而上的实存之道,是超越时空,永恒不变,不可言说的。常:恒。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语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形容志趣相同的人彼此互相呼应。《易经》上说:声调相同,就产生共鸣;气息相同,就互相吸引;水往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跟随龙,风跟随虎。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因而,以天为本,向

  • 大言炎炎

    大言:重要的言论或谋议。炎炎:猛烈貌。 重要的言论,光焰照人。 常用以赞美人们的谠言高论。语出《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六:“摺中大言炎炎,深切时局。”主谓

  • 经纶

    《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孔颖达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于物。”本指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后比喻筹画治理国家大事。《礼记.中庸》:“唯天

  • 祝华封

    源见“华封三祝”。指对帝王的祝颂。明唐寅《正旦大明殿早朝》诗:“履新万国朝元日,尧德无名祝华封。”

  • 散材

    源见“樗栎”。谓无用之木。多喻无用或不为世用之人。唐施肩吾《玩手植松》诗:“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宋苏轼《东山浮金堂戏作》诗:“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词语散材】   汉语大词典:散材

  • 瑶台

    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后因以“瑶台”借指仙境或高天。唐陈子昂《彩树歌》:“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唐李群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