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的宫女谋刺皇帝的事变。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而20余年深居宫中,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见曹妃貌美,很是喜爱,便把她册封为端妃,晚上留宿端妃宫中。宫女杨金英等侦察到世宗已睡熟,就用丝带勒住世宗的头颈,慌忙中出差错打了个死结,世宗才算没有断气。一起举事的宫女张金莲知道事情没能成功,急忙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飞快赶到,解开带结,世宗才慢慢苏醒过来。方皇后吩咐将宫女抓起来拷问,说杨金英等人谋杀皇帝,宁嫔王氏是这次谋反的头,又说曹端妃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也事先知道这一阴谋。于是,皇后就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逮捕端妃、宁嫔以及杨金英等人,把她们处以磔(zhé哲)刑,并且杀了她们的亲属10多人。宫变这年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宫变”。

【出典】:

明史》卷114《后妃列传二·孝烈方皇后传》3531页:“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shì式)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磔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例句】:

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明纪》卷8:“上曰:‘朕非赖天地鸿恩,遏除宫变,焉有今兹!朕晨起至醮,朝天宫七日。’”


猜你喜欢

  • 树李

    同“树桃李”。唐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 商岩

    同“傅岩”。比喻在野贤士。唐顾云《谢徐学士启》:“周渭 商岩,皆辞钓筑。”【词语商岩】   汉语大词典:商岩

  • 跖犬噬尧

    同“桀犬吠尧”。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跖犬噬尧理则然兮。”主谓 ①比喻嫉妒贤才。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理则然兮。”②见“跖狗吠尧”。△贬义。用于描写

  • 由仪

    《诗.小雅.由仪序》:“《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后因以“由仪”谓万物之生各得其宜。晋束晳《补亡诗》之六:“肃肃君子,由仪率性。”【词语由仪】   汉语大词典:由仪

  • 哀筝一曲

    源见“闻筝堕泪”。谓申述忠良受谗。宋严仁《水龙吟.题天风海涛呈潘料院》词:“更忆东山,哀筝一曲,洒沾襟泪。”

  • 伯姬

    《穀梁传.襄公三十年》载:伯姬是春秋鲁宣公之女,宋共公夫人,亦称共姬、恭伯姬。共公死后,执节守贞。鲁襄公三十年,宋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

  • 犀兕空多

    源见“华元弃甲”。形容战败损失辎重。清 鲍珍《范忠贞公祠》诗:“当年闽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

  • 红泪

    苻秦方士王嘉《拾遗记》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称女子之泪为“红泪”,或

  • 清樽照画蛇

    源见“杯弓蛇影”。谓武臣赋闲,饮酒自适。宋苏轼《书刘君射堂》诗:“而今白首闲骢马,只有清樽照画蛇。”

  • 周公吐哺

    源见“吐哺握发”。谓在位者礼贤下士,殷勤求才。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主谓 周公,西周政治家姬旦,曾助兄周武王灭商。他在吃饭时也接待贤士,为了争取时间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