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墨子回车

墨子回车

指墨子因为商朝都城名叫朝(zhāo招)歌(今河南淇县),早晨不是唱歌的时候。这个地名与他反对和卑视奢侈享乐的“非乐”主张不合,于是墨子掉转车子走了。后以此典比喻珍重名誉、恪守情操。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相传为宋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后长期住在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有亲疏贵贱之别。主张“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之意向。主张“非乐”、“节用”、“节葬”,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墨子学说对当时思想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邹阳在《狱中上梁王书》中说:“讲求名誉的人决不肯放纵私欲来败坏品行。所以县名叫做‘胜母’,曾参不肯进入;城名叫做‘朝歌’,墨子转车回去”。此典又作“墨翟回车”、“回车避朝歌”、“回车”。

【出典】:

史记》卷83《鲁仲连邹阳列传》2478页:“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磨刀石,这里用磨厉之意)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名胜母(古地名)而曾子(名参,孔子学生,以孝著称。相传曾子嫌“胜母”名字违反孝道,不肯进入)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

【例句】: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好伎,而正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金·元好问《北归经朝歌感寓》:“墨翟区区不近情,回车曾此避虚名。”


【典源】《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 邑号朝(zhao)歌,墨子回车。”注: 晋灼曰,史记乐书,纣作朝歌之音,朝歌者,不时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亦载,后作“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

【今译】 汉代邹阳在狱中上书说:“我听说盛装入朝的人不因私废公,珍视名声的人不因欲望损害操行,因而地名胜母,曾子不入,因为它不符合孝道; 城名朝歌,墨子回车不进,因为早晨不是唱歌的时候。”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珍爱名誉、操守,行为谨慎。

【典形】 回车、回车避朝歌、墨翟回车。

【示例】

〔回车〕 金·元好问《北归经朝歌感寓》:“墨翟区区不近情,回车曾此避虚名。”

〔回车避朝歌〕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墨翟回车〕 三国·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好伎,而正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猜你喜欢

  • 断肠何满子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张祜集载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密侍左右。上目之曰:‘我当不讳,尔何为哉?’才人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复曰:‘妾尝艺歌,颇歌一曲。’上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

  • 无声无臭

    见〔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并列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原指天道难以被人所感知,后比喻默默无闻,对外界毫无影响。语出《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

  • 南犬吠雪

    同“粤犬吠雪”。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南犬固应多吠雪,夏虫那得解知冰?”

  • 吴市倾

    源见“鹤辞吴市”。咏鹤,形容鹤舞姿态优美动人。南朝梁元帝《飞来双白鹤》诗:“紫盖学仙成,能令吴市倾。”

  • 翘材

    同“翘材之阁”。宋陈师道《送王定国通判河南》诗:“翘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终须记贾生。”【词语翘材】   汉语大词典:翘材

  • 楚歌

    源见“四面楚歌”。楚人之歌。引申指悲歌,表示陷入困境。清方文《宋遗民咏.谢翱》:“击石为楚歌,竹石俱损伤。”陈沂《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突然他感觉出来了,这不是音乐,而是楚歌。”【词语楚歌】   汉

  • 当阳癖

    源见“左传癖”。晋杜预曾受封当阳县侯。后以“当阳癖”泛指嗜读古书。清陈维崧《满江红.赠溧阳王参戎》词:“笑军中、缓带惯繙书,当阳癖。”

  • 青云士

    源见“青云自致”。又《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指位高名显之人。唐李咸用《哭所知》诗:“朝作青云士,暮作玄夜人。”【词语青云士】   汉语大词典:青云

  • 谢公赏

    《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有《入彭蠡湖口》诗,极为赞赏庐山石镜,后遂用为典实。唐.鲍溶《庐山石镜》诗:“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

  • 汉仪再睹

    参见:汉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