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埋玉树

埋玉树

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何充把庾亮的死葬比为“埋玉树”,可见何对庾的尊仰与褒誉。“埋玉树”又省作“埋玉”,旧常用以比喻富有才华的人或美人之死,兼表哀挽悼惜之情。”

宋.范成大《石湖集》入《奠唐少梁晋仲兄弟墓下》诗:“黄壤一时埋玉树,青云何处用丹梯。”


【典源】《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亮) 亡,何扬州 (充)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晋书·庾亮传》亦载。

【今译】 晋代庾亮 (字文康) 去世,何充去参加葬礼。临葬时说:“玉树从此埋入土中,让人痛惜之情绵绵不绝!”

【释义】 后以此典指杰出之人去世。

【典形】 埋玉、埋玉树、随玉树、玉人埋处、玉树悲黄土、玉树长埋、玉树埋尘、玉有谁埋、玉树埋。

【示例】

〔埋玉〕 清·王士禛《陈思王墓下作》:“今过埋玉地,重忆建安人。”

〔埋玉树〕 宋·范成大《奠唐少梁晋仲兄弟墓下》:“黄壤一时埋玉树,青云何处用丹梯?”

〔随玉树〕 唐·刘禹锡《西川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玉人埋处〕 明·汤显祖《哭徐先生墓》:“飞舄兰陵给事中,玉人埋处郁葱茏。”

〔玉树长埋〕 北周 · 庾信 《思旧铭》:“纪侯大去,怀王不返。玉树长埋,风流遂远。”

〔玉树埋尘〕 唐·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猜你喜欢

  • 两绶

    绶:古代官员系印纽的丝带。西汉大臣金日碑颇受汉武帝信任,他的儿子金赏、金建和汉昭帝刘弗陵年龄相仿,当时不过都是八、九岁的孩子。金赏被任命为奉车都尉,金建被任命为驸马都尉,陪伴昭帝,日夜相处。金日碑死后

  • 樗散材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宋李纲《建炎行》:“末言樗散材,初不堪梁柱。鼎颠将覆?,栋桡必倾宇。”【词语樗散材】   汉语大词典:樗散材

  • 文起八代之衰

    宋代苏轼对韩愈古文成就的评价,认为东汉以后,文章与道分离,日益衰落,韩愈促进了文道结合,使古文重新兴起。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指韩愈。八代:指东汉、魏、晋、宋

  • 五马浮江

    同“五马渡江”。唐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马浮江,侨人占乎南海。”【词语五马浮江】   汉语大词典:五马浮江

  • 舌本强

    舌根僵硬,形容不善谈论,语言迟钝。《晋书.殷仲堪传》:“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 焚膏继晷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元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日耽玩。”连动 膏

  • 鳌柱

    源见“女娲补天”。即天柱。元吴莱《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诗:“大圜杳何极,鳌柱屹不倾。”【词语鳌柱】   汉语大词典:鳌柱

  • 绣服

    同“绣衣持斧”。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霜台有暇,文律动于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于天下。”【词语绣服】   汉语大词典:绣服

  • 蚕丛鱼凫

    《文选》卷四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

  • 考槃

    《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汉.毛氏传:“考,成。槃,乐也。”唐.孔颖达疏:“此经‘考槃’,文连‘在涧’,明硕人成乐在于此涧,谓成此乐而不去,所谓终处也。”《考槃.序》:“《考槃》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