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

荀子.大略》:“柳下惠(一说柳下惠即春秋时鲁国人展禽,字季,居住柳下,谥曰惠)与后门者(据清.段玉裁《毛诗故训传》说,后门即《诗经》毛传说的不逮门,即不及门,找不到投奔之处,无处住宿的意思)同衣(用自己的衣服把受寒冷的女子裹在怀中)而不见疑(没有人怀疑他有淫乱的行为。这是因为柳下惠其人品行端正,早已闻名的缘故),非一日之闻也。”

诗经.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亨《传》:“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礼记》注曰“以体曰妪”,按妪即是坐之于怀的意思)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引自《毛诗正义》第九册)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妾”:“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

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为人品格高尚,有一次他救了一个被冻僵的女子,把她抱在怀中,用自己的体温使她复苏。人们知道后却并不怀疑他非礼。后常用“坐怀不乱”借以称道人品行端正,男女相处而不发生淫乱行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唐敖道:‘据这光景,舅兄竟是柳下惠坐怀不乱了。’”

《警世通言》卷二十一:“今日方见恩人心事,赛过柳下惠、鲁男子。”

《醒世恒言》卷七:“大尹呵呵大笑道:‘自古以来,只有一个柳下惠坐怀不乱。……’”


述补 形容男子作风正派,与女子同处而不迷乱。语本《荀子·大略》载:“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夜宿城门,遇一女子,担心她受冻,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怀里,却没有淫乱行为。”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与我对她所产生的那些念头相比,我对她的举动简直是拘谨到了‘ ~ ’的地步!”△褒义。多用于描写人品、行为方面。


坐怀不乱”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而无淫乱之举。

为什么是 “坐怀”不乱呢?

荀子·大略》里说: “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事情呢?

柳下惠,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名叫展禽,食邑在柳下,死后谥号为惠,故后人尊称为柳下惠。他深懂并严格遵守当时的礼节,人们都知晓他是位大贤人。有次外出,未赶回家,便 “夜宿城门”。当地,有一女子寻宿,他怕那女子冻死,便解开衣裳把那女子裹在怀里。人们见了,没有哪个怀疑他行为不轨,有淫乱行为。所以荀子说: “同衣而不见疑。”因女子在他怀里,所以说是 “坐怀不乱”( 裹而坐眠) 。

此事当然是古代传说,然柳下惠的人品却是令人敬佩的。事见元·陶宗仪 《辍耕录》。


【词语坐怀不乱】  成语:坐怀不乱汉语词典:坐怀不乱

猜你喜欢

  • 严子濑

    同“严陵滩”。南朝 宋谢灵运《七里濑》诗:“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唐钱起《送虞说擢第东游》诗:“月中严子濑,花际楚王城。”【词语严子濑】   汉语大词典:严子濑

  • 湫闭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杜预注:“湫,集也;底,滞也。”后以“湫闭”谓闭塞不通。清魏源《默觚下.治篇》:“衰则反是,其人材如蛰墐户,湫闭槁窳,所至而百物受其怆悢。”【词语湫

  • 给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 武帝读《子虚赋》而善之,杨得意说是司马相如作的。武帝“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上古无纸,写

  • 无盐子

    同“无盐”。唐李白《效古》诗之二:“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词语无盐子】   汉语大词典:无盐子

  • 词源倒流三峡水

    词源:以水源比喻文词之层出不穷。三峡: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形容诗文汪洋恣肆,才思横溢。语出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明.高则诚《琵琶记.孝妇题真》:

  • 屈轶指佞

    晋.张华《博物志》四:“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屈轶草是神话中的草,传说尧太平盛世之时,生长在宫庭前,倘佞人入朝,便弯曲而指向他,故又叫指佞草。后因以“屈轶指佞”用为识

  • 明若观火

    《书.盘庚上》:“予若观火。”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后以“明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十分清楚明白。唐陆贽《奉天前所答奏未施行状》:“善恶从类,端如贯珠;成败象行,明若观火。”见“洞若观火”。唐

  • 玉石

    源见“玉石俱焚”。喻好与坏,贤与愚。《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词语玉石】   汉语大词典:玉石

  • 谁得卿狂

    《南史.颜延之传》:“(宋)文帝尝召延之,传诏频不见,常日但于酒店裸袒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醉醒,乃见。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音chuò)得臣义,跃得臣酒。’何尚之嘲曰:‘

  • 郑校人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宋张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