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海为家

四海为家

指萧何对刘邦说:帝王应以整个天下作为家。后以此典比喻志向远大、不恋故土,所到之处均可为家之人。萧何(?——前193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主吏掾(yuàn,院,主管总务、人事,与闻政务)。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佐刘邦起义。刘邦率军西入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诸将皆忙于分取秦府库财物,萧何却收取秦王朝的文献档案,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当时社会状况。刘邦被封于偏远的巴、蜀、汉中,与项羽的矛盾激化。萧何说服刘邦暂作战略退却,以保存汉军实力。楚、汉战争中,荐韩信为大将,自以丞相身分留守汉中,输送士卒、粮饷。汉朝建立,封酂(cuó嵯,治所今河南永城县西北)侯。汉高祖八年(前119年),萧何丞相主持营建未央宫,修建了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汉高祖刘邦从外地作战回来,看到宫殿非常壮丽,生气了,便对萧何说:“天下大动乱,苦战连年,成败尚未可知,为什么修造宫室如此豪华过度呢?”萧何说:“正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才可以乘此修造宫殿。帝王应以整个天下作为家,宫殿不壮丽,就不足以显示威严,而且不可以让后世的建筑规模有可能超过它”。

【出典】:

史记》卷8《高祖本纪》385、386页:“萧丞相营作未央宫(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长安故城内西南角),立东阙(què雀,宫殿前高台建筑物。台上起楼阁,左、右各一)、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国家京城储粮仓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同“汹汹”,动乱)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例句】:

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序》:“建都邑,正方位,画崇墉,刳浚洫,必凭天地之险,然后四海为家。” 唐·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卷4《西塞山怀古》:“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元·汤式《别友人往陕西》:“十年作客,四海为家。”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41回:“但李密身如飘蓬。四海为家,何暇计及家室?”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四海为家,寸心不把名牵挂。” 孙犁《看护》:“我们是四海为家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


偏正 原指四海之内,尽属帝王一家,帝业规模宏大,天下一统;今多指四处奔走,不留恋乡土家园,到处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语本《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的士兵,过惯戎马生活。”△褒义。多用于描写志在四方的人。→天下为家 志在四方 ↔安土重迁 落叶归根 足不出户


【词语四海为家】  成语:四海为家汉语词典:四海为家

猜你喜欢

  • 半闲堂

    《宋史.贾似道传》:“贾似道,字师宪。南宋理宗、度宗时权相,曾赐第西湖葛岭,筑半闲堂、多宝阁,聚敛珍宝器物,在半闲堂与姬妾、狎客斗蟋蟀取乐。……”南宋末年,贾似道以姊为贵妃,累官左丞相,兼枢密使。他专

  • 壬寅宫变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的宫女谋刺皇帝的事变。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而20余年深居宫中,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见曹妃貌美,很是喜爱,便把她册封为端妃,晚上留宿端妃宫中。宫女杨金英等侦察到

  •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后以“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清李渔《凰求凤.筹婚》:“古语说得好,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要选第一等的才郎,到其间只好得

  • 汜人

    唐沈亚之《湘中怨解》载:唐 垂拱时,武则天在上阳宫,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驼里,晓月渡洛桥,遇艳女,自言养于兄,嫂恶不容,欲投水自尽。郑生载而归,与之同居,号曰汜人。汜人善吟能诵,其词艳丽多情致。数年后,

  • 无何有之乡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虑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成玄英疏:“无何有,言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后多用以指空洞虚幻的境界。宋

  • 庞公藏

    同“庞公采药”。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窦禹钧生子仪、俨、侃、偁、僖五人,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燕山窦十郎,教子有益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五子登科”本是赞扬窦禹均教子有方,使五子皆登科第

  • 桀溺

    与孔子同时楚国叶地的隐士,孔子过叶,曾使子路向他探问过河的渡口。《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词语桀溺】   汉语大词典:桀溺

  • 伯道嗣艰

    同“伯道之忧”。明阮大铖《燕子笺.妆女》:“尝怜你伯道嗣艰,谁知道弱女颠连。”【词语伯道嗣艰】   汉语大词典:伯道嗣艰

  • 目无馀子

    《后汉书.祢衡传》载,东汉末狂士祢衡,字正平,除了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外,看不起其他的人。曾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不足数也。”后因以“目无馀子”谓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梁启超《新民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