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唾面自干

唾面自干

比喻逆来顺受,受到侮辱也不加以反抗。亦称“唾面勿拭”、“师德唾面”、“干汝唾”。见唐娄师德之事迹。娄师德(630-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进士出身。上元初(674年)曾为监察御史,后以征讨吐蕃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天授初(690年)为丰州都督,亲率将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后升任宰相。史载其人深沉有度量,以谨慎忍让闻名于世。一次他的弟弟奉命守代州,向他告别。他嘱其遇事要能忍耐。其弟说: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唾口水,我也不过是擦了而已。师德则说:不对,擦掉会使他更生气,应该让其自干。

【出典】:

新唐书》卷108《娄师德传》4093页:“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例句】:

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唾面慎勿拭,出胯当俯就。” 宋·陆游《闻里中有斗者作此示之》:“唾面听自干,彼忿自消磨。” 宋·陆游《庵中独居感怀》之二:“顽面敢辞干汝唾,蔬餐聊得曲吾肱。” 明·唐寅《百忍歌》:“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35回:“他从年轻时候得了选拔,便想到他祖上唾面白干那番见识,究竟欠些褒气。” 近代·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夫人而至于唾面自干,天下之顽钝无耻,孰过是焉!”


其他 形容过分容忍,受辱后毫不反抗。语本《尚书大传·大战》:“骂女(汝)毋叹,唾女毋干。”又《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由这情形,推而广之以至于文坛,真令人有不如逆来顺受,~之感。”※唾,不读作chuí。△多指人过于软弱。 →含垢忍辱 ↔不平则鸣


【典源】 唐·刘肃《大唐新语·容恕》:“初,(娄) 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也,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新唐书·娄师德传》亦载,较略。

【今译】 唐代娄师德位居宰相,为人深沉大度。其弟被任为代州都督。临别时,师德问他:“你今得为州牧,官位已高,如何能保全呢?”其弟说:“从今以后即使有唾我的脸的,也不敢回言,只自己擦掉,决不让兄长忧虑。”师德说:“这正是我耽心的。人家唾你,是因为生你的气,你自己擦去,不更使人生气吗?唾沫不擦自然会干,不如微笑地接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对人尽量忍让,避免惹事。

【典形】 干汝唾、娄公唾、师德唾面、拭面、唾面、唾面娄、唾面勿拭、唾面自干、面能干唾、唾行自干、唾面自拭、唾俟面干。

【示例】

〔干汝唾〕 宋·陆游《庵中独居感怀》之二:“顽面敢辞干汝唾,蔬餐聊得曲吾肱。”

〔娄公唾〕 明·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面受娄公唾,身无董氏弦。”

〔师德唾面〕 明·唐寅《百忍歌》:“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

〔拭面〕 宋·陈师道《次韵春怀》:“折腰方赖禄,拭面未伤和。”

〔唾面〕 元·滕斌《普天乐·气》:“唾面来时休教拭,看英雄自古如痴,前程万里。”

〔唾面娄〕 唐·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之四:“中年涉事熟,欲学唾面娄。”

〔唾面勿拭〕 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唾面慎勿拭,出胯当俯就。”

〔唾面自干〕 宋·陆游《闻里中有斗者作此示之》:“唾面听自干,彼忿自消磨。”


【词语唾面自干】  成语:唾面自干汉语词典:唾面自干

猜你喜欢

  • 色禽合为荒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色荒,指贪恋女色;禽荒,指喜欢打猎。伪古文《尚书》假托夏朝太康的五个弟弟作歌,以讽诫太康的

  • 两叶蔽目,不见泰山

    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握火

    同“怀火”。宋刘筠《与客启明》诗:“垂天借偷《齐谐志》,握火寻盟《越绝书》。”

  • 鼓洪炉燎毛发

    鼓:鼓风。洪炉:大火炉。燎:燃烧。 鼓起洪炉烈火,燃烧几根毛发。 比喻消灭敌人轻而易举。语出《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

  • 百二险

    同“百二雄”。元袁桷《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二:“古云百二险,夸诞生甲兵。”

  • 桐焦

    源见“焦尾琴”。美称琴。况周颐《风入松.宋徽宗琴名松风》词之一:“杏花词事剪冰绡,遗恨付桐焦。”

  • 钟鸣漏尽

    《三国志.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因以比喻衰残暮年。唐刘禹锡《代请朝觐表》:“绝钟鸣漏尽之讥,展维桑与梓之敬。”清钱谦益《玉川子歌》:“争名夺利死不休,钟鸣漏

  • 老骥馀年

    源见“老骥伏枥”。指有志于建立功业者的晚年。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所冀枯松晚岁,无改节于风霜,老骥馀年,期尽力于蹄足。”

  • 终始如一

    谓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焉。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词语终始如一】  成语:终始如一汉语

  • 灶下厮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一《刘玄传》:“更始纳赵萌女为夫人,有宠,遂委政于萌……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檐榆、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