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封鲊”。指贤母训廉事。明 吾丘瑞《运甓记》中有一出名为“嗔鲊封还”。
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金龟是古代人所佩带的一种杂玩之物。唐代诗人贺之章初见李白时,因仰慕其才华,一见如故,曾解下所佩之
源见“弘演纳肝”。谓忠烈之举。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庙社沦胥,主臣同尽。纳肝无救于卫灭,藏血何补于周危。穷尘终古,宁不恫乎?”【词语纳肝】 汉语大词典:纳肝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一作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原意是说死的价值不同,是由于选择的目的不同。后以“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比喻人可以不惜一死,但死得要有价值。亦
源见“沉李浮瓜”。指盛夏宴饮。唐韩翃《送蓨县刘主簿楚》诗:“寒水浮瓜六月时,把君衣袖长河曲。”
同“雁声”。宋林景熙《答柴主簿》诗之一:“铜槃消息无人问,寂寞西楼待雁音。”【词语雁音】 汉语大词典:雁音
谓作书之际,先于心中融会其字形结构,然后运笔以为之。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
《晋书.王浑传》附《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又卷三十四《杜预传》:“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
同“乘风破浪”。清陈沂震《云安》诗:“水折山纡路欲穷,何曾破浪驾长风。”
见“绿肥红瘦”。宋·吴礼文《桃源忆故人·春暮》:“~春暮,肠断桃源路。”【词语红瘦绿肥】 成语:红瘦绿肥汉语大词典:红瘦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