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动金瓯

名动金瓯

金瓯,盛酒器,又指国土。泛指人物的名声很大,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出自唐玄宗事迹。唐玄宗(685-762年)即李隆基,唐睿宗第三子,712-756年在位,又称唐明皇。他在位的初期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大力革除武周后期弊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社会繁荣安定,史称“开元之治”。但后期却逐渐怠于政事,纵情享乐,并好大喜功,不断对周边民族发动战争,最后导致了“安史之乱”,被迫逃往四川。后太子李亨即帝位,他被尊为太上皇。史载,他每次命相都要先书其名。一日,他写了崔琳的名字,并用金瓯将其覆盖。正巧太子入见,他便对太子说:这下边盖着的是宰相的名字,你猜一下是谁,如果猜中了,我便赐你酒。太子说:是崔琳、卢从愿吧?后人遂将此事称为“名动金瓯”或“名覆金瓯”。

【出典】:

新唐书》卷109《崔义玄附孙崔琳传》4098页:“初,玄宗每命相,皆先书其名,一日书琳等名,覆以金瓯,会太子入,帝谓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谁乎?即中,且赐酒。’太子曰:‘非崔琳、卢从愿乎?’帝曰:‘然’。赐太子酒。”

【例句】: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庆韩南涧尚书七十》词:“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宋·石孝友《望海潮》:“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


猜你喜欢

  • 九州大错

    同“九州铸错”。张光厚《丈夫一首答亚子》诗:“要问当年南北事,九州大错究谁尸?”

  • 延陵让剑

    同“延陵许剑”。清魏源《睫古吟八首与陈太初修撰为连日谈史而作》之四:“延陵让剑时,一剑如一国。”

  • 袁盎却坐

    汉文帝宠爱慎夫人,常与皇后同坐。袁盎为中郎将,极力讽谏以正尊卑之事。《汉书.袁宏传》:“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坐。及坐,郎署去布席,盎到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盎因

  • 蛇变

    《文选.潘岳〈西征赋〉》:“忽蛇变而龙摅,雄霸上而高骧。”李善注:“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后因以“蛇变”比喻帝王的兴起。王闿运《〈衡阳县志〉序》:“赵既蛇变,陈复凤鸣。”【词语蛇变

  • 潘岳无妻

    源见“潘岳悼亡”。哀伤妻亡。唐李商隐《过招国李家南园》诗之一:“潘岳无妻客为愁,新人来坐旧妆楼。”按,李商隐有丧妻之痛,以潘岳自况。

  • 横笛似山阳

    源见“山阳笛”。表示感旧伤怀、追念亡友之情。唐罗隐《经故友所居》诗:“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

  • 日思误书,更是一适

    误书:指文字校勘不善之书。适:惬意。 每天思考书中的谬误,尤其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后多用以形容人读书善于思考。语出《北史.邢邵传》:“邵字子才,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笑曰:‘何愚之甚!天

  •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只谋求行道,不谋求衣食。 这是古代儒家把“道”置于“食”之上的一种清高思想。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叶辉《商潮撼动“官本位”》(《光明日报》1993年2月9日):“古

  • 吴台游鹿

    同“鹿走姑苏台”。元张翥《多丽》词:“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飘萤。”

  • 罗含兰菊

    源见“罗含黄菊宅”。称颂地方官员德行高洁。唐李商隐《上河东公谢辟启》:“是以艮背却行,求心自处,罗含兰菊,仲蔚蓬蒿。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抚高松则叹大夫之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