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亦作“口似悬河”、“口如悬河”。比喻能言善,讲话滔滔不绝。后也含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之意。典出晋郭象事迹。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著名哲学家,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喜好研究《老子》、《庄子》,擅长清谈高深玄妙的哲理,口才又很好。司徒王衍也爱清谈,很欣赏他,常对别人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大河由高处顺流而下一样,河水倾泻没有枯竭的时候。”

【出典】:

晋书》卷50《郭象传》1396页:“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句】:

宋·赵蕃《赠耆英见过四首》其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宋·贺铸《小梅花》词:“缚虑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元·无名氏《桃花女》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则你那口似悬河。”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得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清·黄遵宪《纪事》诗:“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主谓 说话像流水般滔滔不绝。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语本《世说新语·赏鉴》:“五太尉(衍)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柳建伟《天凉好个秋》:“芸生读过大学,讲起话来~,能把字写得比斗还大,……”△用于描写善于言谈的人。→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喋喋不休 ↔噤若寒蝉 哑口无言 隐约其辞 守口如瓶。也作“口如悬河”、“口若河悬”、“口似悬河”、“谈若悬河”。


解释说话像河水下泻,滔滔不绝。本来是个褒义词,形容能言善辩。后来常用为贬义,形容人夸夸其谈,不着边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郭子玄即西晋时玄学家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他小的时候就很有文才和思想,喜欢研究老庄学说,善于清谈,曾经为《庄子》一书作注解,流传至今。当时的太尉王衍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就如同高挂在天上的黄河在往下泻水,灌注大地而不见枯竭。”

郭象闲居在家时,以写文论道的方式自得其乐。后来征召为司徒的佐官,逐渐升迁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把他引纳为自己的太傅(辅导太子的官)、主簿(魏晋时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特受亲信和倚重。郭象担任要职后,手握重权,在朝廷内外声威显赫、气势逼人,使得当时舆论哗然,到处都是让他下台的声音。

近义夸夸其谈

反义笨嘴拙舌

例句

他不擅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小圈子集会时则口若悬河。


【词语口若悬河】  成语:口若悬河汉语词典:口若悬河

猜你喜欢

  • 隐然敌国

    同“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见“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

  • 磨盾鼻

    《北史.荀济传》:“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本谓行军作战时在盾上磨墨写檄文,后用为文思敏捷的典故。宋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

  • 玉书征

    晋.葛洪《神仙传》卷八:“沈羲者,吴郡人,学道于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不知服药物。功德感天,天神识之。羲与妻贾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还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者皆数十骑,皆朱衣

  • 雁来鱼去

    同“雁去鱼来”。唐罗隐《广陵秋日酬进士臧?见寄》诗:“空愧荀家好兄弟,雁来鱼去是因缘。”并列 比喻书信往来。鱼传送书信的典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自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纫兰佩

    源见“纫兰结佩”。比喻志行高洁。宋 赵子发《南歌子》词:“人有纫兰佩,云无出岫心。”

  • 鸿磐

    源见“鸿渐”。又《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王弼注:“磐,山石之安者,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无禄养,进而得之,其为欢乐愿莫先焉。”后因以“鸿盘”谓稍有升迁即安于其位。明高濂《玉簪记.促试》

  • 班竹

    同“斑竹”。班,通“斑”。唐元稹《奉和窦容州》:“班竹初成二妃庙,碧莲遥耸九疑峰。”明陶宗仪《辍耕录.发宋陵寝》:“珠凫玉雁又成埃,班竹临江首重回。”【词语班竹】   汉语大词典:班竹

  • 食宿相兼

    《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夫子宫墙

    同“夫子墙”。清袁枚《荐鸿词北辞别桂林中丞》诗:“夫子宫墙远,男儿事业新。”

  • 青囊卖卜

    源见“青囊书”。指道士、逸人行世。唐陈子昂《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诗:“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