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似悬河

口似悬河

同“口如悬河”。唐白居易《神照上人》诗:“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见“口若悬河”。《祖堂集》卷10:“师有时云:‘我若放你过,纵汝百般东道西道,~则得。’”


【典源】《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 (泻) 水,注而不竭。’”注引《名士传》曰:“子玄有俊才,能言《庄》、《老》。”《晋书·郭象传》:“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今译】 晋代郭象字子玄,有才能,善论辨,喜好老庄学说。太尉王衍说郭象谈论有如激流奔泻而下,滔滔不绝。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能言善辩,滔滔不断。

【典形】 辩河、辩同河泻、口似悬河、泻水高谈、悬河、悬河口、言河、舌有悬河、诗似悬河、辩口如悬河。

【示例】

〔辩河〕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辩河飞箭,激流翻白马之津; 文江散珠,圆波漱骊龙之穴。”

〔辩同河泻〕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思若云飞,辩同河泻。”

〔口似悬河〕 唐· 白居易《神照上人》:“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泻水高谈〕 明·袁宏道《毕少参舟中见武录》:“客座见书身毛寒,泻水高谈为君哑。”

〔悬河〕 唐·罗隐《言》:“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

〔悬河口〕 宋·贺铸《小梅花·行路难》:“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言河〕 唐·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言河激箭,浴紫贝以飞湍。”


【词语口似悬河】  成语:口似悬河汉语词典:口似悬河

猜你喜欢

  • 青楼梦

    源见“扬州梦”。指对往日逸游生活的追忆。宋姜夔《扬州慢》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词语青楼梦】   汉语大词典:青楼梦

  • 履霜坚冰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后因以“履霜坚冰”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魏书.释老志》:“始知祖宗睿圣,防遏处深,履霜坚冰,不可不慎。”连动

  • 悔尤

    《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后以“悔尤”为怨恨。唐元稹《诲侄等书》:“吾又以吾兄所职易涉悔尤,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

  • 星落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宋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去世前,有带芒角赤星

  • 招之不来

    喻坚定不移,品行高抗。《史记.汲郑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踰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贲、育:孟贲、夏育,皆古代勇士。【词语招之不来】  成语:招之

  • 白袷玉郎

    《世说新语.轻诋》:“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颈鸟,但闻唤哑哑声。’”白袷(jiá),即白色衣领。晋.王徽之兄弟喜穿白领衣服,隐者支道林故以“白颈鸟”嘲弄之

  • 梦叶非熊

    源见“非熊兆”。指承担宰辅重任。宋 赵福元《沁园春.庆赵运干》词:“后五日,有竹湖公相,梦叶非熊。”

  • 狐裘尨茸

    《左传.僖公五年》:“晋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晋国的士蒍写了一首诗说:“狐裘毛色杂乱,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我究竟要服从谁才好呢?”后以“狐裘尨茸”比喻政令混乱,令人无所适从

  • 灵蛇口

    源见“隋侯之珠”。指出宝珠之处。比喻文采才华显现。唐皎然《答裴集阳伯明》诗:“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何似双琼章,英英曜吾手。”

  • 从灶上扫除

    在灶上扫除不洁之物。 比喻轻而易举。语出《史记.李斯列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裴駰集解:“徐广曰:骚音扫。”司马贞索隐:“言秦欲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