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取义成仁

取义成仁

文天祥抗元被俘后以身殉国事。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宝祐六年(1258年)初,蒙古军队分三路向南宋大举进攻,权阉董宋臣主张放弃临安,迁都四明(今宁波),朝中无人敢于反对,独文天祥上书请斩董宋臣,提出抗蒙建议。但未被采纳。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鄂州失守,元兵直逼临安。时文天祥在赣州任上。接到朝廷“勤王”诏书,立即招募义兵入卫临安。因战事失利,奉命退守余杭(今杭州西)。不久,宋恭帝降元。德祐二年(1276年),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出使元军,被扣押。元军撤退时,与恭帝等一同被拘押北去。行到镇江(今江苏镇江),乘元兵不备,逃脱到真州(江苏仪征),又从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到温州。时端宗赵昰在福州即位,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因与左丞相陈宜中意见不合,文天祥在闽粤赣一带辅佐端宗组织抗元斗争,收复州县多处。帝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广东海丰北面的五坡岭被元兵所俘。旋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囚禁达三年之久。元政府用尽种种手段威逼利诱,但文天祥始终不屈,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时空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表现了爱国的忠贞气节和凛然正气。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在大都柴市被杀害,时年47岁。其妻欧阳氏收尸时,在文天祥的衣带里捡出一纸遗书,上写:“孔子说过‘杀身成仁’,孟子讲过‘舍生取义’,只有尽了‘义’,才算做到了‘仁’。我们读圣贤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无愧于国家。”

【出典】:

宋史》卷418《文天祥传》12540页:“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例句】:

陈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见“杀身成仁”。


【词语取义成仁】  成语:取义成仁汉语词典:取义成仁

猜你喜欢

  • 示天壤

    《庄子.应帝王》:“(列子)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 四壁牙签

    源见“邺侯书”。形容藏书丰富。清秋瑾《题潇湘馆集》诗:“四壁牙签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玙。”

  • 投壶起电

    同“玉女投壶”。北周庾信《奉和赵玉喜雨》:“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

  • 欢会忆车公

    参见:车公醉欢

  • 大名难居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以“大名难居”指盛名之下不易自处。唐李白《泽畔令序》:“所谓大名

  • 宋东邻

    同“宋家东”。元邵亨贞《风入松》词:“当年曾过宋东邻,汗漫踏芳尘。”

  • 有志竟成

    用以勉励人立志上进,终能成功之语。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29年)耿弇,(生平事迹见前“乌合之众”条)受命率兵攻打青州,聚歼敌将张布以下二十万人。胜利后,光武帝刘秀亲往临淄劳军。对耿弇说:“过去韩信破历下

  • 食枣如瓜

    源见“枣大如瓜”。指珍奇的果实或食品。宋邓肃《临江仙.登泗州岭》词之八:“绰约旗亭沾一笑,众惊食枣如瓜。”

  • 七夕乞巧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即黄铜。鍮tōu)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小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民间习俗中

  • 两楹之忧

    源见“夫子梦奠”。指贤人或贵人去世。《北史.薛辩传》:“裕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