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单于台

单于台

单于台,地名,在唐云州云中县(今山西大同)西北。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汉武帝下令统帅18万骑兵巡视北方边塞。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出发,向北经过上郡(今陕西绥德东南)、西河(今内蒙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五原等地,后越过长城,登上单于台,来到朔方(今内蒙鄂尔多斯右翼后旗)。18万大兵旌旗连绵千里,威震匈奴。后以“单于台”为典,泛指北方边陲。

【出典】:

汉书》卷6《武帝纪》189页:“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例句】:

唐·李益《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唐·司马扎《秋日怀储嗣宗》:“相思闻雁更惆怅,却向单于台下来。” 宋·李宗谔《汉武》:“平乐馆中观角觝,单于台上慑天骄。” 清·顾炎武《江上》:“愿言随飞龙,一上单于台。”


【词语单于台】   汉语词典:单于台

猜你喜欢

  • 屠龙之伎

    同“屠龙技”。唐刘禹锡《何卜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词语屠龙之伎】  成语:屠龙之伎汉语大词典:屠龙之伎

  • 伤鸟闻弦

    同“伤禽畏弦”。宋徐铉《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诗:“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 身体发肤

    指自己身体的全部。《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并列 身躯、四肢、须发、皮肤,泛指全身。语出《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清·侯方

  • 蘋风

    源见“青蘋末”。指初起的风或微风。唐玄宗《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诗:“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宋宋祁《集江渎池》诗:“蘋风如有意,盈衽借浮凉。”

  • 鸣条之事

    《书.汤誓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后借指征战之事。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词语鸣条之事】  成语:鸣条之事汉语大词典:

  • 栉比鳞差

    同“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见“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迩来林栖谷隐,~,美给华资,非第勿处;雄藩剧

  • 江陵树

    源见“千头木奴”。指千棵柑橘树。唐 刘夷道《伤死奴》诗:“不及江陵树,千秋长作林。”

  • 弄獐宰相

    源见“弄獐”。嘲讽没有文化的权贵。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弄獐宰相,伏猎侍郎,不闻有诗文传世,职是故耳。”【词语弄獐宰相】  成语:弄獐宰相汉语大词典:弄獐宰相

  • 摇唇弄舌

    见“摇唇鼓舌”。《说岳全传》36回:“本帅见你是条好汉,不能弃暗投明,反去保助叛逆,故此好言相劝。怎敢在本帅面前~?”【词语摇唇弄舌】  成语:摇唇弄舌

  • 钩辀

    同“钩辀格磔”。唐韩愈《杏花》诗:“鹧鸪钩辀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唐刘禹锡《蛮子歌》:“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词语钩辀】   汉语大词典:钩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