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升堂拜母

升堂拜母

亦作“登堂拜母”。古时彼此友谊深厚的人互相拜访时,常进入后堂去拜侯对方的母亲。指结为通家之好。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初为孙策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后与张昭辅助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公元208年,大败曹操于赤壁,不久病卒。周瑜少时身高体壮,容貌非凡,并和孙坚之子孙策同年出生,二人独相友善。周瑜把道南的大宅让给孙策居住,进入后堂拜侯孙策的母亲,两家互通有无,往来亲密。

【出典】: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卷54第1259页:“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例句】: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交,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崔由是深相结,请赵馆于其家,供给优厚。僧哥年十二,登堂拜母,约为昆弟。”


连动 原指拜访朋友的母亲,即结为世代之交。借指结为世交。语出《后汉书·范式传》:“范式约期访张劭,至日,式升堂拜母,尽欢而别。”《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有无通共。”△用于交际方面。→同结金兰


【词语升堂拜母】  成语:升堂拜母汉语词典:升堂拜母

猜你喜欢

  • 何武劾儒

    劾(hé核):举发罪状。儒:儒生,指精通经学的学者,也指一般读书人。何武在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刺史时,曾调查揭发当时的大儒(著名学者)、任九江(今江西九江市)太守的戴圣,使他畏罪辞职。事见《汉书·何

  • 冯铗歌残

    源见“冯驩弹铗”。比喻长期受冷遇而心中不平。明 邵璨《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晏裘凋弊成长叹;旅食无鱼,冯铗歌残厌久居。”

  • 望玉关

    同“班超望返”。金元好问《送李参军北上》诗:“生男莫作班定远,万里驰书望玉关。”

  • 蹇人升天

    同“蹇人上天”。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我为拯救生灵,不惜这条老命,卖油翁,岂学蹇人升天而贪荣利者乎?”见“蹇人上天”。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我为拯救生灵,不惜这条老命,卖油翁,岂学~而贪

  • 梅真

    同“梅子真”。唐方干《寄台州孙从事百篇》诗:“梅真入仕提雄笔,阮瑀从军着彩衣。”【词语梅真】   汉语大词典:梅真

  • 折腰为米

    同“折腰五斗”。宋 赵必?《念奴娇.饯朱沧洲》词:“菊松尽可归欤,叹折腰为米,渊明已错。”宋葛长庚《沁园春.寄鹤林》词:“叹折腰为米,弃家因酒,往之不谏,来者堪追。”

  • 一吷

    《庄子.则阳》:“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音xiāo)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嗃,大声;吷,音xuè,小声。吹竹管,声音高大;吹剑环,声音微小。

  • 山川米聚

    源见“伏波聚米”。谓山川起伏,蜿蜒丛聚。清洪昇《长生殿.神诉》:“俯视尘寰,山川米聚。”主谓 登高鸟瞰,山川起伏,如米粒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

  • 荣公三乐

    《列子.天瑞》:“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负襁褓者,吾

  • 留客袂

    《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因以“留客袂”形容令人留连的妙舞。南朝 梁刘孝绰《铜雀妓》诗:“谁言留客袂,遂掩望陵悲。”南朝梁简文帝《采桑诗》:“重门皆已闭,方知留客袂。”【词语留客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