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升堂拜母

升堂拜母

亦作“登堂拜母”。古时彼此友谊深厚的人互相拜访时,常进入后堂去拜侯对方的母亲。指结为通家之好。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初为孙策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后与张昭辅助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公元208年,大败曹操于赤壁,不久病卒。周瑜少时身高体壮,容貌非凡,并和孙坚之子孙策同年出生,二人独相友善。周瑜把道南的大宅让给孙策居住,进入后堂拜侯孙策的母亲,两家互通有无,往来亲密。

【出典】: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卷54第1259页:“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例句】: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交,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崔由是深相结,请赵馆于其家,供给优厚。僧哥年十二,登堂拜母,约为昆弟。”


连动 原指拜访朋友的母亲,即结为世代之交。借指结为世交。语出《后汉书·范式传》:“范式约期访张劭,至日,式升堂拜母,尽欢而别。”《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有无通共。”△用于交际方面。→同结金兰


【词语升堂拜母】  成语:升堂拜母汉语词典:升堂拜母

猜你喜欢

  • 卿月

    《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孔传:“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后以“卿月”称美月亮。唐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惟馀卿月在,留向杜陵悬。”亦借指百官。唐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

  • 竹花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竹》:“竹花白如枣花,结实如小麦,子无气味,而濇江、浙江人号为竹米,以为荒年之兆。”竹,本是观赏植物,六十年一开花,花结实(即竹米,制粉可食),其竹则枯。一旦以竹米为生,荒年之状

  • 洛下同盟

    源见“洛阳耆英会”。泛指会集一起彼此相知的老年朋友。宋刘克庄《念奴娇.六和》词:“捡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 伊尹心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指辅君治国之志。唐唐彦谦《宿田家》诗:“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 龟辩

    源见“曳尾泥涂”。谓关于生死的辩论。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凤词凌汉阁,龟辩罩周园。”【词语龟辩】   汉语大词典:龟辩

  • 敝帚

    源见“敝帚千金”。喻指无用之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辞味体要,真材不足以胜;?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幸出。”亦指像对破扫把一样,不予重视。《明史.孟养浩传》:“陛下不惟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

  • 勾漏丹砂

    《晋书.葛洪传》载:葛洪学得炼丹术,“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勾漏令。”后遂以“勾漏丹砂”称避世养生。宋苏轼《送沈逵赴广南》诗:“勾漏丹砂已付君,汝阳瓮盎吾何

  • 东观

    东汉时皇家藏书楼,在洛阳南宫,也是宫中著述和修史的地方。《后汉书.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李贤注:“《洛阳宫殿名》曰:‘南宫有东观。

  • 黄池会

    《春秋.哀公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关子于黄池。”晋.杜预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夫差欲霸中国,尊天子,自去其僭号而称子,以告令诸侯,故史承而书之。”《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吴王夫

  • 贪饵丧生

    《孔丛子.抗志第十》(卷上):“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果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鳏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