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之北南山之南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注》曰:“真(法正祖父)字高卿,少明五经,兼通谶纬,学无常师,名有高才。常幅巾见扶风守,守曰:‘……欲相屈为功曹何如?’真曰:‘以明府见待有礼,故四时朝觐,若欲吏使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扶风守遂不敢以为吏。”
三国时蜀人法真向扶风太守表示,如果聘用他作官,他就要躲藏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极言无人的深山中)去。后以此为拒聘不出仕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八《放歌行》:“谁知快意举世无,南山之南北山北!”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注》曰:“真(法正祖父)字高卿,少明五经,兼通谶纬,学无常师,名有高才。常幅巾见扶风守,守曰:‘……欲相屈为功曹何如?’真曰:‘以明府见待有礼,故四时朝觐,若欲吏使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扶风守遂不敢以为吏。”
三国时蜀人法真向扶风太守表示,如果聘用他作官,他就要躲藏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极言无人的深山中)去。后以此为拒聘不出仕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八《放歌行》:“谁知快意举世无,南山之南北山北!”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造文字,天雨粟,鬼夜哭。”‘唐.李嗣真《书品后》:“昔苍颉造书,天雨粟,鬼夜哭,亦有感矣。”苍颉(也作仓颉),传说是汉字的始创者。据说他创造文字书写时,天雨粟、鬼夜哭
《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晋书.王恭传》:“恭美姿仪,人多爱悦,……尝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神仙中人”,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西》:“(洛阳)孙岩,娶妻三年,妻不脱衣而卧。岩因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尾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其后,京
同“凤凰琴”。唐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词语凤凰】 汉语大词典:凤凰
宋.朱熹《资治通鑑纲目》:“刘裕伐南燕,燕兵不出,裕喜形于色。左右曰:‘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馀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贼已入吾掌中矣。’”所谓“贼已入吾掌中”,是指已充
见“寡不敌众”。
源见“如坐针毡”。喻境况困难。宋苏轼《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清李渔《慎鸾交.私引》:“我待把针毡强坐,当不的目光如火。”【词语针毡】 汉语大词典:针毡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后因以“效愚”谓效忠。汉祢衡《鹦鹉赋》:“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词语效愚】 汉语大词典:效愚
同“杞人忧天”。明李贽《复邓石阳书》:“盖千古绝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词语杞虑】 汉语大词典:杞虑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必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陈澔集说:“非意之,谓非以私意臆度而为之也。”后以“以意为之”谓只凭自己的主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