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动辄得咎

动辄得咎

辄(zhé哲):就;总是。咎(jiù救):过失;罪责。指凡有举动都会得到过失或罪责。徐继畬(yú余),字松龛(kān堪),五台(今山西五台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御史。徐继畬上奏条陈:认为现在施行的条例,困苦于太繁杂、太细密,体现不出国家大局的重要道理。常常看见各直属省管辖下的州、县官员有上任不到一年的,而罚薪俸到几年、十几年,左边牵制,右边干扰,只要一做事就会得到过失或罪责。

【出典】:

清史稿》卷422《徐继畬传》12183页:“现行之条,苦于太繁太密,不得大体。尝见各直省州县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罚俸至数年十数年者,左牵右掣,动辄得咎。”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78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


连动 动不动就造成过失,受到指责。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贬义。用于描写受责多。 →摇手触禁 跋前踬后 ↔无往不利无往不宜 径情直遂 直情径行。


【词语动辄得咎】  成语:动辄得咎汉语词典:动辄得咎

猜你喜欢

  • 柰林

    北朝时,洛阳白马寺有奈( ㄋㄞˋ nài 奈)林,盛产葡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浮屠前,奈林葡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奈林实重七斤,葡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帝至

  • 鹿登台榭

    源见“鹿走姑苏台”。表示亡国的破败景象。宋杨万里《云龙歌调陆务观》:“只今云散星亦散,也无鹿登台榭羊登坟。”

  •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同“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巴金《〈秋〉尾声》:“谈话中也常提出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见“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巴金《秋》:“谈话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词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成语:

  • 义不帝秦

    参见:鲁连义不帝秦

  • 麦流

    源见“高凤漂麦”。谓读书专心勤奋以至忘记身边事。北周庾信《高凤好书不知流麦赞》:“石门云渡,铜梁雨来。麦流虽远,书卷犹开。”

  • 喜鹊桥

    源见“乌鹊填桥”。借指引渡情人的仙桥。金党怀英《感皇恩》词:“喜鹊桥成渺云步,旧家机杼,巧织紫绡如雾。”

  •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亦作“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比喻犯了一次错误,已经不象话了,哪能重复再犯错误呢!公元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谏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随之也要亡国。晋国的贪心是

  • 亲老须三釜

    源见“三釜养”。谓父母待养。宋陈师道《送赵教授》诗:“可堪亲老须三釜,又着儒冠忍一羞。”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艺文类聚》卷三十“人部十四”“别下”《书》:“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以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

  • 殿虎

    《宋史.刘安世传》:“〔刘安世〕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后用“殿虎”称颂敢抗争的谏官。清黄遵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