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水归
同“剡曲兴尽”。宋 邹洁《郑秀老归维扬》诗:“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还同剡水归。”
同“剡曲兴尽”。宋 邹洁《郑秀老归维扬》诗:“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还同剡水归。”
源见“一倡一和”。谓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后亦指以诗词相酬答。《礼记.乐记》:“倡和清浊。”孔颖达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陈后主〕与幸臣各制歌词,极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四:“宋武帝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微时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四声,往视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敷之。’
同“青囊书”。唐元稹《易家有归藏判》:“甲志敦素履,学洞青囊,不言非圣之书,忽招诬善之告。”【词语青囊】 汉语大词典:青囊
《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报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唐.颜师古注:“不可讳谓安死也。”“季冬”为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十二月。汉代每年于十二月处
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越王勾践有宝剑名“纯钧”,相剑者薛烛以“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后因称利剑为“芙蓉剑”。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相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词语芙蓉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
《汉书.韩信传》:“何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汉时刘邦在和谋臣萧何议论任用韩信时,萧何献计任命韩信为大
《晋书.周?传》:“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东晋时,王敦造反,敦的堂弟王导在朝廷任丞相而害怕受到牵连,故带领族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士人出身贫困。王章曾官京兆尹,因以“京兆”为其代称。宋苏辙《和柳子玉纸帐》:“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
源见“雀角鼠牙”。比喻陷害别人的手段。《新唐书.朱敬则传》:“去萋斐之角牙,顿奸险之芒刃,塞罗织之妄源,扫朋党之险迹。”【词语角牙】 汉语大词典: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