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词语刑不上大夫】 成语:刑不上大夫汉语大词典:刑不上大夫
参见:志坚送妇
源见“朱衣点头”。借指科举考试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朱衣使者,执簿随上。”偏正 科举考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执簿随上。”△用于科举方面。【
谓变乱起于内部。《后汉书· 傅燮传》: “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参见:○萧墙祸起见“祸起萧墙”。《后汉书·傅燮传》:“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
同“青箱学”。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缃末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中垒父子,奕叶青缃。”【词语青缃】 汉语大词典:青缃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后以“闻一知十”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根受性明睿,闻一知十。”连动 听到一点就能够推知许多。形容禀性聪明,
源见“自相矛盾”。谓自相抵触,不能两立。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词语鬻矛誉楯】 成语:鬻矛誉楯汉语大词典:鬻矛誉楯
源见“玉石俱焚”。喻指灾祸泛滥。《旧唐书.代宗纪论》:“呜呼,治道之失也,若河决金堤,火炎昆冈。”
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韩非子在批评儒家之徒称颂尧舜而其立论却自相矛盾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硬,没有任何东西能刺穿它。又夸自己的矛,我的矛锋利无比,
同“柏台乌”。唐丁仙芝《戏赠姚侍御》诗:“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词语柏乌】 汉语大词典:柏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