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必偏信,则愚日甚矣。”

王符所言,指必须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并列 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清醒明白;单信一面之词就会糊里糊涂。语本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多用于写人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的态度方面。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词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汉语词典: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猜你喜欢

  • 金銮视草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帝〕谓〔李白〕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后以“金銮视草”形容词臣受帝王宠幸。宋王之道《青玉

  • 夜霖铃

    唐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又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后多以“夜霖铃”指惹

  • 经书换白鹅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

  • 笙磬同音

    乐声相和,喻人事和协。《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磐同音。”朱熹集传:“琴瑟在堂,笙磬在下。同音,言其和也。”主谓 笙,簧管乐器。磬,古代用玉或石制做的打击乐器。笙和磬发出的声音和谐。

  • 王门操瑟

    源见“抱瑟不吹竽”。比喻有才能而求赏识。清毛奇龄《答赠万州学正何君见赠原韵》:“帝阙上书原有意,王门操瑟岂难工。”

  • 七弦

    琴有七弦,因以为琴的代称。三国魏嵇康《酒会》诗:“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也称“七丝”。宋代赵抃《游青城山》诗:“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按,宋代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谓琴的七弦是:宫、商、角、

  • 周召

    参见:周召分陕【词语周召】   汉语大词典:周召

  • 逃尧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

  • 马舞之灾

    《晋书.艺术传.索紞传》:“黄平问索紞曰:‘我昨夜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祥也?’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作。”黄平梦舍中马舞,请索紞圆梦,索紞说此主将有

  • 王郎健笔

    《新唐书.王勃传》:“勃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注:时阎伯屿为洪州牧,故称)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抗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