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

形容威势很盛。明太祖初得和阳,欲图江南,与徐达乘小舟,于元旦渡江,舟子发口号曰:“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太祖得此吉语,与徐达蹑足相庆。见明代董穀《碧里杂存》卷上。


见“威风八面”。高和《越轨诉讼》:“赵世铎完全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一个谈笑风生随随便便的家长,根本不是里头料想中的那种官派十足、~的省政法委书记形象。”


八面威风”表示处处威风,形容声势显赫。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义军蜂起,朱元璋率义军挥戈南下,势不可挡。有一天,他与大将徐达乘舟过江,老船公一眼认出了他俩,便笑呵呵地喊着号子说道: “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朱元璋听出这是预祝他夺得天下成为帝王的话,心中十分高兴,徐达也心领神会,十分欣喜。

后来,朱元璋果然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大明王朝。他派人找到了那位老船夫,大加赏赐,并将小渡船涂上朱红漆,以示有功与纪念。事见明·董毅 ( 谷) 《碧里杂存·满江红》所载。此后,“八面威风”一语便流传开来。

为什么是 “八面”呢?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有东、南、西、北四方,加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方,共八方,方犹面,故为 “八面”。 “八面”之外再无其他的 “面”,故 “八面威风”即表示处处威风,处处威风也就是声势显赫之意。


【词语八面威风】  成语:八面威风汉语词典:八面威风

猜你喜欢

  • 三日响

    同“三日绕梁”。明徐渭《钟公子以诗赠次韵答之》:“那能三日响,来敌百官歌?”

  • 题诗刻烛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宋韩元吉《念奴娇.次陆务观见贻念奴娇韵》词:“春水移船花似雾,醉里题诗刻烛。”

  • 风木含悲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皋鱼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后以风木含悲形容父母亡故,子女不得奉养的悲伤。亦有“风木之思”、“风木之悲”。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先父公弼,

  • 踏菜园

    同“踏菜羊”。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三:“噎瓜亭是伤心地,踏菜园悲薄命身。”【词语踏菜园】   汉语大词典:踏菜园

  • 汉南应老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枯树赋》:“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晋桓温北征,偶于金城见到从前所栽种的柳树都已成长,睹木思人,便油然产生了“迟暮”之

  • 袁宏倚马

    源见“倚马才”。谓才思敏捷,倚马成章。清袁于令《西楼记.泣试》:“阮生据案成书稿,袁宏倚马不立草。”

  • 客囊羞涩

    源见“阮囊羞涩”。比喻身边无钱。明无名氏《节侠记.围猎》:“自家牛羊满山,马驼蔽野,客囊无忧羞涩,幸舍不致空虚。”清唐孙华《维扬舟中作》诗:“胜事人传跨鹤游,客囊羞涩滞扬州。”主谓 旅途中钱都用完,口

  • 三章约

    同“三章法”。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凟尊严》:“愿守三章约,还期九译通。”

  • 腰缠万贯

    源见“骑鹤上扬州”。谓腰里装着很多钱,形容非常富有。《儿女英雄传》五回:“你要知道这块石头何用?再要讲到夜间严谨门户,不怕你腰缠万贯,落了店都是店家的干系,用不着客人自己费心。”主谓 贯,串铜钱的绳索

  • 子高琼姬

    宋.苏东坡《芙蓉城.序》:“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宋代赵彦衡《云麓漫钞》:“王迥,字子高,族弟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