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全无心肝

全无心肝

心、肝:指良心、羞耻之心。形容一个人丝毫不知羞耻,或没有良心。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陈宣帝嫡长子。即位后,朝政不理,大修楼阁,日夜与嫔妃、佞臣饮酒、赋诗,沉迷于酒色之中。面对虎视眈眈的隋朝,丝毫不防备,一味相信长江天险能阻挡隋军。589年,隋朝将领韩擒虎带兵攻入建邺(今江苏南京市),陈叔宝作了俘虏。隋文帝对他很宽宥,赐给很多东西,多次引见他,每次接见都给以三品高官的待遇。每次他参加宴会,怕引起他伤心,都不演奏他家乡的音乐。陈后主在这种环境下,也就变得“乐不思蜀”了,竟然告诉监守他的人希望能给他一个官号。监守他的人把他的话报告了隋文帝,隋文帝说:“陈叔宝这人没有一点羞耻之心。”

【出典】:

南史·陈后主纪》卷10,310页:“隋文帝给赐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守者奏言: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预朝集,愿得一官号。’隋文帝曰:‘叔宝全无心肝。’”

【例句】:

清·黄宗羲《南雷文案·三·与李杲堂陈齐眉书》:“弟即全无心肝,谓旦中德如曾史,功高禹稷,言如迁、固,有肯信之者乎?” 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于是白就表了奸诈。”


述宾 意为一点羞耻之心也没有。后又指人的心地凶狠毒辣。《南史·陈后主纪》载:隋灭陈之后,陈后主陈叔宝被俘,对隋朝说:“既无秩位,每预朝集,愿得一官号。”隋文帝听到后,说:“叔宝~。”△贬义。用于形容恶人。→狼心狗肺↔菩萨心肠


【词语全无心肝】  成语:全无心肝汉语词典:全无心肝

猜你喜欢

  • 俊秀

    本为明代平民的等级。明王朝初建,定平民等级,有郎、官、秀之称。秀,即俊秀。嘉靖以后,科举制度规定,富家子弟援生员(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学生皆称生员。俗称“秀才”,又称“诸生”。生员在法律上

  • 山公人地

    源见“山公启事”。形容做官做人光明磊落。清吴伟业《茸城行》:“给事才名矫若龙,山公人地清如鹄。”

  • 梦蝶庄周化

    源见“庄周梦蝶”。婉言人死。清袁枚《哭庄念农太守》诗:“梦蝶庄周化,逢鸡谢傅凶。”

  • 陶公径

    同“陶潜三径”。明李梦阳《东庄藩司诸公见过》诗:“桑麻事业陶公径,鸟雀人情翟氏门。”

  • 气生瘿

    《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逵前在弘农,与典农校尉争公事,不得理,乃发愤生瘿,后所病稍大,自启愿欲令医割之。’”瘿,颈部囊状瘤。三国魏.贾逵,因与典农校尉争论公事生气,脖颈上长

  • 怀中双橘

    同“怀橘”。宋陈克《南歌子》词:“华簪霭霭待萱堂,羡子怀中双橘,半青黄。”

  • 比干谏死

    同“比干剖心”。唐李白《古风》五十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唐卢仝《感古》诗之二:“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 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不形之于言,而天下皆能相信,则在于德行的深厚。语出《易.系辞上》:“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明.李贽《焚书.杂述.王龙谿先生告文》:“嗟乎!嘿而成之,存乎其人。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也单引〔不

  • 管鲍

    同“管仲与鲍叔”。晋傅玄《何当行》:“管 鲍不出世,结交安可为?”《儿女英雄传》二七回:“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还不免弄成个避面尹 邢,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 鲍。”【词语管鲍】   汉语大词

  • 卞庄刺彪

    同“卞庄子刺虎”。唐代避“虎”讳,改为“彪”。《北史.崔浩传》:“未若假水之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