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
鲁昭公二十九年(前513),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把前执政范宣子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形容主人招待极其周到。公元前542年,鲁襄公死去的那一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去晋国。晋平公因鲁丧,没有会见郑简公。子产派人全部拆毁了宾馆的围墙安放车马,晋国大夫士匄前来责备他。子产回答道,我听说晋文公作
源见“翘弓”。指礼聘贤士之车。《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四》:“是以俊乂之薮,希蒙翘车之招。”吕延济注:“翘车,使车也。”【词语翘车】 汉语大词典:翘车
宋.阮阅《诗话总龟》卷三引《广卓异记》:“唐文宗夏日与诸学士联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文宗独讽公权两句,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柳公
遵照旧的习惯和规章不改变。《汉书.冯立传》:“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今多用为贬义,意为墨守成规,不求革新。如“因循守旧”。【词语因循】 汉语大词典:因循
《老子》三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佳当作隹,字之误也。隹,古唯字也,唯兵为不祥之器。”兵:兵器。后因以“佳兵不祥”指好用兵动武是不吉利的。《民国通俗演
源见“三千牍”。借指向帝王的长篇上书。明唐寅《赠徐昌国》诗:“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伴法王。”
《北史.邢邵传》:“臧弟邵,字子才,小字吉,……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
《艺文类聚》卷十七引应劭《汉官仪》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令含之。”事又见《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引汉应劭《汉官仪》。鸡舌香,因其似丁子(蝌蚪),故名丁子香,即今所谓丁香。汉三省故事,郎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