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九折回轩

九折回轩

九折:九折阪,在今四川省荥经县西邛崃山,山路高峻险阻,曲折难行。回轩:倒转车头返行。西汉琅邪人王阳被任命为益州(治在今四川晋宁县东)刺史,在巡行所部,查核下级官吏治绩途中经过邛崃山九折阪时,王阳在车上看到山路奇险难行,就叹息说:“父母给了我这个身体,怎能屡次冒生命危险登上这险峻的山路呢?”于是,他就托病辞职返回故乡了。后以“九折”或“九折回轩”形容山势险峻,山路奇险难行。

【出典】:

汉书》卷76《王尊传》3229页:“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

【例句】: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既克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 南朝陈·阴铿《蜀道难》:“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 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渡泸五月,葛亮有深入之兵;长坂九折,王尊有忠臣之路。” 唐·卢照邻《至望喜瞻目言怀贻剑外知己》:“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唐·张九龄《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唐·李商隐《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斯游傥为胜,九折幸回轩。” 宋·陆游《东窗》:“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寒。” 宋·范成大《江安道中》:“张旗且喜三滩驶,此驭曾惊九折艰。” 明·何景明《送王秉衡谪赣榆》:“中流得瓠常相保,九折回车且自全。” 明·何景明《寄世恩爱日楼》:“九折岂忘回驭志,百年真慰倚门情。” 清·吴伟业《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岷峨凄怆百蛮秋,路折邛崃九坂愁。” 清·毛奇龄《潼川歌》:“崎岖九坂谁肯前,慷慨王尊赴何急!” 清·查慎行《八月十五鹿城对月》:“一杯对饮要无愧,九折驱车终可怕。”


猜你喜欢

  • 松花纸

    亦作“松花笺”,纸名。松花形容其淡黄色。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卷十:“元和中,元稹使蜀,营妓薛陶造十色彩笺以寄,元稹于松花纸上寄诗赠陶。”唐代李匡乂《资暇集》卷下:“松花笺代以为薛陶笺,误也。松花笺其来

  • 鱼沉雁静

    同“鱼沉雁杳”。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见“鱼沉雁杳”。明·高濂《瓦盆儿·题情》:“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词语鱼沉雁静】  成语:鱼沉雁

  • 子云居

    子云:扬雄的字。扬雄(前53-后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在楚汉相争时,扬雄的祖先由内地迁到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又定居在郫(pí皮)县(今四川郫县

  • 被坚执锐

    被(pī批):通“披”。坚:指铠甲。锐:指锐利的武器。此典指宋义对项羽说:披铠甲、执武器,我宋义不如您。宋义,原楚国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参加秦末农民起义为将领,初属项梁。见项

  • 落井下石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后因用“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打击陷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十九:“为什么要在

  • 习家

    同“习家池”。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词语习家】   汉语大词典:习家

  • 主父五鼎

    五鼎:古代诸侯宴会列五鼎肉菜而食,鼎内分盛牛、羊、猪、鱼、鹿肉。借喻豪侈生活和显贵地位。此典指主父偃(Yǎn演)说:生不能陈列五鼎佳而食,死就受五鼎烹刑吧!后以“五鼎”比喻贵官王侯及其饮食;以“五鼎煮

  •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沐:洗头。浴:洗澡。 刚洗好头要把帽子弹弹,刚洗好澡要把衣服抖抖。 表示洁净的躯体,不容沾染外界的污秽。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

  • 连城

    同“连城璧”。唐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美。”宋赵蕃《次韵徐季纯见贻》:“郑人之璞周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词语连城】   汉语大词典:连城

  • 拔一毛而利天下

    毛:原指汗毛,后也指羽毛。 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 比喻损失小而获益极大。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明.张岱《斗鸡檄》:“张两翼以战垓心,敢辞踯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