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乌白马角

乌白马角

同“乌头白,马生角”。南朝 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辞》之四:“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并列 乌鸦变白,马头长角。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语本《史记·刺客列传赞》:“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三国魏·曹植《精微篇》:“子丹西质秦,~。”△多用于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方面。→异想天开 画饼充肌。也作“乌头白,马生角”。


【典源】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风俗通》卷二亦载,文略。

【今译】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傲慢无礼,太子丹心中怨愤,打算回国。他向秦王请求,秦王不许,故意刁难他说:“如果乌鸦的头变白,马长出角来,我就答应你。”燕太子丹听了不禁仰天长叹,结果乌鸦的头真的变白了,马也真的长出角来。秦王没有办法,只好放太子丹回国。乌鸦一名毕逋。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或难以实现的愿望; 也借指人身处困境,无法归去。

【典形】 毕逋头白、变彩救燕质、待乌、瀚海乌头、角马、马角望燕丹、马角乌头、马生角、马头觅角、生马角、乌白、乌白马角、乌白头、乌头白、乌头马角、头白岂无缘、乌头有白时、待乌头白、林乌白头、白尽乌头、乌盼头白、乌改白头、乌头暗雪、乌头未变、马头无角、头白乌、马角生、马未角。

【示例】

〔毕逋头白〕 金·元好问 《南冠行》:“南冠累累渡河关,毕逋头白乃得还。”

〔变彩救燕质〕 南朝梁·刘孝威《乌生八九子》:“岂如变彩救燕质,入梦祚昭公。”

〔待乌〕 唐·李商隐《镜槛》:“待乌燕太子,驻马魏东阿。”

〔角马〕 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

〔马角望燕丹〕 清·王夫之《广遣兴》:“莫将马角望燕丹,合用狼渊警范山。”

〔马角乌头〕 清· 曹贞吉 《百字令》:“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马生角〕 清·周杭《题倚剑牧马图》:“紫髯如虬悲白发,雄心难待马生角。”

〔马头觅角〕 唐·白居易 《自题》:“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生马角〕 清·王士禛《和徐健庵宫赞喜吴汉槎入关》:“万古穷荒生马角,几人乐府唱刀环。”

〔乌白〕 南朝梁·萧纲《妾薄命》 :“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

〔乌白马角〕 南朝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乌白头〕 金·元好问《落魄》:“行役鱼赪尾,归期乌白头。”

〔乌头白〕 明·高启《忆远曲》:“妾今能使乌头白,不能使郎休作客。”

〔乌头马角〕 清·顾贞观 《金缕曲》:“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词语乌白马角】  成语:乌白马角汉语词典:乌白马角

猜你喜欢

  • 武昌柳

    《晋书.陶侃传》:“〔侃〕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后以“武昌柳”泛称杨柳。唐孟浩然《泝江至武昌》诗:“行看武昌柳,仿

  • 罍满罄瓶

    《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汉.毛氏传:“瓶小而罍(lèi酒器)大。罄,尽也。”《诗经》用瓶罄(尽、空)罍满来比喻人民贫困而统治者富有,这种状况是当政者的耻辱。后用为咏贫富不均之典。

  • 尧门

    参见:尧母门

  • 捉鼻

    源见“拥鼻吟”。指重浊之音。清 丘逢甲《南园感事诗》之四:“女墙残月度钟声,捉鼻微吟笑洛生。”【词语捉鼻】   汉语大词典:捉鼻

  • 谢家宝树

    同“谢庭兰玉”。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若得谢家宝树向此间栽,却不是累世簪缨百福来。”偏正 东晋的谢玄。比喻能光宗耀祖的子侄。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

  • 尝胆

    同“卧薪尝胆”。唐王维《燕支行》:“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词语尝胆】   汉语大词典:尝胆

  • 博我以文

    博:广博。这里用作动词,是使其广博的意思。文:指文献典籍。 意谓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宋.徐铉《池州重建紫极宫碑铭》:“铉

  • 射涛

    同“射潮”。金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日出戈挥景,江翻弩射涛。”【词语射涛】   汉语大词典:射涛

  • 章台折杨柳

    源见“走马章台”。喻指狎妓生活。唐崔国辅《长安少年行》:“章台折杨柳,春日路旁情。”

  • 蹈海之节

    源见“鲁连蹈海”。指宁死不屈于强敌的气节。《后汉书.逸民传序》:“故蒙耻之宾,屡黜不去其国;蹈海之节,千乘莫移其情。”偏正 投海而死的气节。《后汉书·逸民传论》:“~,千乘莫移其情。”△用于气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