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是以不克安居徐行,以遽入于中庸之道。”


偏正 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处世态度。语本《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多用于描写为人处世方面。→执两用中 ↔厚此薄彼


【词语中庸之道】  成语:中庸之道汉语词典:中庸之道

猜你喜欢

  • 馀勇

    源见“馀勇可贾”。指勇气过人的勇士。唐骆宾王《军中行路难》诗之二:“天子按剑征馀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 风缆

    唐.韩愈《秋怀诗十一首》之七:“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后以“风缆”作为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典故。宋.苏轼《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诗:“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词语风缆】   汉语大词典:风缆

  • 齑身粉骨

    犹言粉身碎骨。明 王守仁《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臣世受国恩,齑身粉骨,亦无以报。”见“粉身碎骨”。明·王守仁《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臣世受国恩,~,亦无以报。”【词语齑身粉骨】  成语:齑

  • 订久要

    《论语.宪问》:“久要不忘生平之言。”邢昺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后以“订久要”指订立历时久远要约的旧友。明凌濛初《北红拂》二出:“一笑相逢订久要,待往侯门问俊髦。”清王源《复

  • 一国狂

    源见“狂泉”。形容众多柳条随风摆动。清钱谦益《仲夏观剧欢宴浃月戏题长句呈同席许宫允诸公》之三:“熟梅雨?三分酒,眠柳风吹一国狂。”

  • 双鲤鱼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唐段成式《戏高侍御》诗之二:“曾城自有三青鸟,不要莲东双鲤鱼。”

  • 迟晖

    同“迟光”。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朝云旭日照青楼,迟晖丽色满皇州。”【词语迟晖】   汉语大词典:迟晖

  • 一过不父

    《左传.昭公二十年》:“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

  • 琳琅触目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原谓所见皆名流,后以“琳琅触目”谓眼前所见的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

  • 击唾壶歌

    同“唾壶击缺”。唐令狐楚《立春后言怀招汴李匡衙推》诗:“闲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清王摅《病中偶成》诗:“壮心时强起,就击唾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