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

出东山而被起用。原比喻隐居后再次出来任职。现多比喻失势后再起。谢安(事迹见“高卧东山”条)辞官后隐居于东山,直到四十多岁。其弟谢万任西中郎将,掌握各地军队大权,但声望不如谢安高,后被罢免,谢安因而始有入仕之意。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之为司马,从新亭出发时,朝中大臣都来辞行,中丞高崧开玩笑说:“您屡次违背朝廷的旨意,隐居东山,大家常相互说,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仕,老百姓可怎么办呢!现在百姓又将如何对待您啊!”谢安听了很羞愧。桓温见了他,更是高兴,谈论生平,竟整整一天也没感到厌倦。

【出典】:

晋书》卷79《谢安传》2073页:“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39回:“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郭沫若《洪波曲》12章:“假如他还活在今天,美国人一定要让他东山再起的。”


主谓 指再出山,或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只要大阿哥不失宠,你安于后宫,我就能~。”△用于描写复出或重新兴起。→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 ↔一蹶不振 偃旗息鼓 深居简出。也作“东山复起”。


退隐复仕或失势后又得势,此谓之 “东山再起”。

这种失势后复出掌权的情况,为什么同 “东山”有关联呢? 为什么称之为 “东山再起”呢?

此语同东晋的谢安有关。

晋书·谢安传》记载说,谢安年少时即有重 ( zhònɡ) 名,他开初官至佐著作郎,但他托病辞职归隐,一直到四十岁以后才出山为桓温司马,接着升任为中书令、司徒那样的大官。由于他的复出、所起的作用,因而使东晋王室转危为安。比如有名的 “淝水之战”获胜就在于他的正确部署。

谢安开初称疾辞职,归隐之地为会 ( kuài) 稽东山,后又从东山复出为官,因而后世遂有 “东山再起”之说。


【词语东山再起】  成语:东山再起汉语词典:东山再起

猜你喜欢

  • 食指动

    源见“染指”。预兆将有口福。宋朱松《答保安江师送米》诗:“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词语食指动】   汉语大词典:食指动

  • 乞食吴门

    同“乞食吹箫”。清陈恭尹《虎丘题壁》诗:“市中亦有吹箎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 短狐伺景

    源见“含沙射影”。指传说中的怪物含沙射影,使人得病。比喻奸人以卑劣手段伺机害人。唐柳宗元《闵生赋》:“雄虺蓄形于木杪兮,短狐伺景于深渊。”

  • 陪尘

    源见“望尘莫及”。指追随。谦词。唐黄滔《祭司勋孙郎中文》:“滔早于辇毂,历践轩墙,旋振羽于丘门,获陪尘于阮巷。”【词语陪尘】   汉语大词典:陪尘

  • 黄金有术

    源见“王阳金”。谓取金自给,不作他谋。宋刘辰翁《沁园春》词:“厚禄故人,黄金有术,何不分伊肘后方?”

  • 陈群戚容

    《世说新语.方正》:“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三国时,曹丕受禅登基。群臣兴高彩烈,唯有陈群表现出忧戚之容色。文

  • 生荣没哀

    同“生荣死哀”。唐申堂构《唐故内常侍孙府君墓志铭》:“生荣没哀,身沈誉在。”见 “生荣死哀”。唐·申堂构《唐故内常侍孙府君墓志铭》:“~,身沉誉在。”【词语生荣没哀】  成语:生荣没哀汉语大词典:生荣

  • 莼鱼兴

    同“莼鲈引兴”。清龚翔麟《台城路.送桐城张先生予告归里》词:“秋风纵有莼鱼兴,纶扉肯教轻去?”

  • 情投漆胶

    源见“陈雷胶漆”。形容友情深笃。明无名氏《四贤记.分歧》:“相知见招,情投漆胶,愿折梅逢使传音耗。”【词语情投漆胶】   汉语大词典:情投漆胶

  • 白衣尚书

    《东观汉记》卷十八《郑均》:“郑均字仲虞,任城人也。……淡泊无欲,清静自守,不慕游宦。……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余,迁尚书。肃宗(汉章帝刘炟dā)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均遣子英奉章诣阙。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