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

不生长五谷草木的地方,形容土地的贫瘠荒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也简作“不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偏正 原指种不了五谷的地方。后泛指不长植物贫瘠荒凉的地方。语出《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张平《抉择》:“杨成刚搬过来时,院子里干干静静,还是一块~。”△用于描写荒凉的地方。→不食之地 穷山恶水 ↔沃野千里 洞天福地 天府之国


【词语不毛之地】  成语:不毛之地汉语词典:不毛之地

猜你喜欢

  • 后阁出穷宾

    《汉书.游侠传.陈遵传》:“……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汉陈遵好客,每大饮,常把宾客留下,关起门来不肯放归。有一次刺史

  • 云泥异路

    同“云泥之别”。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妾命薄春冰,身轻秋叶,云泥异路,浊水清尘。然既委身于君子,岂

  • 半额眉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四方且半额”作“四方画半额”。(

  • 寒衣处处催刀尺

    寒衣:过冬的衣服。刀尺:剪刀和尺。剪裁的工具。引申为裁制衣裳。 意谓人们迫切的赶制寒衣。语出唐.杜甫《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明.冯梦龙《精忠旗.银瓶绣袍》:“寒衣处处催刀尺,绣

  • 原宪室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他住在鲁国,生活十分贫苦,吃的是野菜,穿的是粗布,住的是草屋,上

  • 辨钓

    源见“渭滨垂钓”。指以钓为喻论说用人之道。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词语辨钓】   汉语大词典:辨钓

  • 周穆八荒

    《穆天子传》卷三:“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列子.周穆王》:“王大悦,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别日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

  • 赤虹化玉

    晋.干宝《搜神记》卷八:“孔子修《春秋》,制《孝经》,既成,斋戒,向北辰而拜,告备于天。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刻有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

  • 晏婴近市

    源见“卜市邻”。谓住所狭小简陋,环境不好。北周庾信《小园赋》:“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 起东山

    源见“东山再起”。谓重新出仕。宋范成大《龙学尚书新安侯罗公挽词二首》之二:“途殚泣西狩,望绝起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