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呼渡河

三呼渡河

宗泽不忘恢复事。宗泽(1059-1128年)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哲宗元祐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任磁州(今河北磁县)知州。这时金兵已渡过黄河,直逼东京(今河南开封)。宗泽赴任后募集义勇,坚守城池。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灭掉北宋,将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掳至北方。同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高宗,高宗南下扬州,命宗泽担任东京留守。宗泽为了完成收复中原大业,招募人才,联络义军,整饬军队,修筑城防,屡败金兵。为了收复失地,一年之中他曾二十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汴京,领导人民抗金。都被投降派黄潜善扣压和阻拦,终于忧愤成疾,背生疮疽。部将前去看望,宗泽含泪说:“我因心中忧愤,致成此疾。只要你们能坚持抗金杀敌,我死而无恨。”众将人人感动,哭声不止。表示誓当尽力。众将离去后,他慨然长叹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阴晦不晴,宗泽没有讲一句有关家事的遗言,只是连呼三声“渡河”离开了人世。后人常用此典比喻爱国忠贞之士报国之志至死不泯的英雄气概。

【出典】:

宋史》卷360《宗泽传》11284、11285页:“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jué决)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

【例句】:

明·陈瑚《李映碧廷尉遗地图》:“错疑留守魂归夜,风雨声声唤渡河。” 清·蒋泽沄《阅中法和约》:“过河三唤宗留守,拜表千言汉武侯。尽瘁未能回劫运,孤忠谁与挽狂流!” 近现代·柳亚子《追怀亡友赵伯先生烈》其一:“化碧苌弘原抱恨,渡河宗泽漫相猜。”


猜你喜欢

  • 杯影弓蛇

    同“杯弓蛇影”。清无名氏《十醋记.起兵》:“我略沾濡御辇龙车,满朝臣杯影弓蛇。”

  •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刺绣文:刺绣花纹。指从事手工生产。倚市门:指当街做买卖。 刺绣文彩不如开铺做生意。 意谓经商致富胜过做工。 表示社会风气不务本而趋末。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致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

  • 锯屑

    《晋书.胡毋辅之传》:“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后以“锯屑”喻善于言谈,娓娓动听。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相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词语锯屑

  • 半面之知

    同“半面之交”。宋郑侠《赛谢明化寺土地文》:“英人上下,举无半面之知者。”

  • 钟鸣漏尽

    《三国志.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因以比喻衰残暮年。唐刘禹锡《代请朝觐表》:“绝钟鸣漏尽之讥,展维桑与梓之敬。”清钱谦益《玉川子歌》:“争名夺利死不休,钟鸣漏

  • 一鸣都斥去

    同“一鸣辄斥”。清钱谦益《绣斧四巡歌四首为徐季良先生作》之三:“莫道一鸣都斥去,能言鹦鹉在雕笼。”

  • 樗里多智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人谚曰:‘力在任鄙,智则樗里。’”后用为咏出众智慧者的典故。唐李瀚《蒙求》:“樗

  • 米千斛

    源见“千斛米”。指索要的馈赠。宋黄庭坚《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原公进德使见书,不敢求君米千斛。”

  • 格磔

    鹧鸪的鸣声。唐代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格磔声。”钩辀:亦鹧鸪鸣声。“格磔( ㄓㄜˊ zhé 哲)”本为象声词,后世亦泛作鸟鸣声,如《聊斋志异.婴宁》:“野鸟格磔其中。

  • 鹏蜩

    源见“鲲鹏展翅”、“榆枋之见”。大鹏和知了。比喻大小悬殊的二物。唐孙嘉之《对书史百家策》:“孙武绚其韬略,蒙叟混其鹏蜩。”【词语鹏蜩】   汉语大词典:鹏蜩